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3: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01
学会按正确的顺序写景。
02
学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写景。
03
学会从多感官、多角度写景。
导 入
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
写作导航
【一】
景物描写:指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
有两种形式:全篇景物描写,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片段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1.如何把景物写得准确?
(1)抓住景物特征
从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进行描写。
写作方法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节选自朱自清《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例2
例1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行文时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描写,文章才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写,如从早到晚、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等角度来描写景物。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如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1)多感官
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也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这段描写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2)多角度观察
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可以近观、远望,写出不同角度的不同形态。
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
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夕日欲颓(静),沉鳞竞跃(动)。(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首句:拟人,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最后:比喻和拟人,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
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5)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
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着人的思想感情。 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心灵的感受。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写作实践
【二】
(一)片段描写:请为下面的片段“添枝加叶”,补充扩写,不超过150字。
我呆呆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我和妈妈又吵架了,伤心地哭了。
【审题指导】
(1)所谓“添枝加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2)添加细节,比如:景色是怎样的……
(3)融入情感,就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描写心情、感受的修饰语或句子。可以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范文引路】
我呆呆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它升起来了,冰冷地挂在树枝头,月色洋洋洒洒,月影斑驳疏离,月光凄凉地扫向大地……我和妈妈又吵架了,我伤心地哭了。
[名师总评] 扩写后的片段把干瘪无味的语句变得生动。选取“月亮”这一种景物,运用“冰冷”“斑驳疏离”“凄凉”等表现冷色调的词语来渲染气氛,衬托“我”与妈妈吵架后沮丧、失落、难过的心情。
(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或一个景物,以“我喜欢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审题指导】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雨、夏花、秋叶、冬雪等。
(2)可以叙事为主,插入景物描写。或是写景散文。
(3)注意开头、结尾要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扣住题目。在叙述中要不断穿插景色描写,使其跟随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范文引路】
我喜欢秋天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①
秋风拂面,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街上,唰唰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音符。②
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直接表达观点:“我”喜欢秋天。
②从听觉写秋天的声音,将声音比作乐曲,将落叶比作音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着人们殷切的期待和辛勤的汗水。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枣、橘子等水果。③多么美丽的丰收景象啊!
③“红彤彤”“黄灿灿”等叠词写出了秋天的色彩艳丽、缤纷多彩。稻谷和山楂都运用比喻修辞,将稻谷比作金色的海洋,将山楂比作小红灯笼,描写丰收的美好景象。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④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细雨丝丝,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雨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
④将秋雨与春雨的细密、夏雨的滂沱作对比,说明秋雨的淅淅沥沥、连绵不绝。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温暖和煦;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它凑近你的耳畔,轻声细语。⑤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⑤运用对偶修辞,写出秋天阳光的温和与温柔,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⑥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
⑥“不像……不像……也不像……”构成排比句,通过与春天、夏天的对比,突出秋的韵味。
[名师总评] 作者从自己的视角描绘金色的秋天。文章围绕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物——果实、秋风、秋雨、秋阳、秋菊,展示了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作者还调动多种感官,并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秋天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
【三】
【交流升格】
1.同桌互评。
2.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修改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