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学习目标
01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把握感情。(重点)
02
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03
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
导 入
中国古代诗歌,美在辞藻,美在韵味,美在隽永深刻的内涵,美在感人肺腑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世界,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文学之美!
论世识体,积累知识
【一】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探寻背景
《古诗十九首》被称为“千古五言之祖”。
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保留了民歌质朴自然的风格,又有意识地对语言进行精心雕琢。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五言诗是对四言诗的发展,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得节奏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美感。
认识文体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朗读诗歌
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
答案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我攀引枝条,摘下其中一朵,想把它赠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满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达心上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翻译诗歌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请描述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并赏析这两句诗。
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繁盛
画面: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赏析: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表明这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赏析第三、四句中“攀”“遗”二字的妙处。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攀引
给予,馈赠
赏析: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最好看的一朵花,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馨香盈怀袖”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充满
赏析:“盈”字用得好。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赏析: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借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追忆往日的痛苦等。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1.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答案 ①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及人,书写情思。篇幅虽短,却千转百回,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深切动人。
②全诗八句中,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意思: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凋落,那正是女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2.分析本诗在写景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答案 ①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繁荣茂盛的意象,突出了思妇的孤单寂寞,抒写了心中的哀怨伤感。
按要求默写句子。
《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的句子是: , 。
当堂检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