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3: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学习目标
01
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02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03
学习速读,梳理文章情节。
导 入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作者是一位外国记者?
知人论世
【一】
这本书的魅力之一:真实
1.真实的感受
2.真实的描写
3.真实的评价
这本书的魅力之二:作者
1.中国情
2.中国通
3.共产主义精神
中国情
1.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2.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中国通
1.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这个区域同中国诞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2.后来我才知道,游击队的课程里有中国古代战争厮杀呐喊的演习,就好像在《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封建时代比武的那样。
(文化的积累、渊博的知识、学习的热情)
共产主义精神
1.我在中国的七年中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起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是怎样知道的?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
善于质疑和尊重事实
2.那样做,确实是有危险的,不过后来报上发表我的死讯,说是已遭土匪杀害,那又太夸张了。但是多年来关于共产党暴行的恐怖故事层出不穷的充斥于中国那些领津贴的本国报纸和外国报纸。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旅途上很少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的。说实在的,除了带着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我只要找到他就行了。这要经过怎样的冒险?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
就是怀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
敢于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打响后,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红旗也第一次高高飘扬。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也犹如一颗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也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这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文题解读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其代表作,也称为《西行漫记》。
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走近作者
埃德加·斯诺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为了解开这些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探寻背景
章节概括
【二】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讲述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政策。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了解红军的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真正体会到红军是铁打的军队。
  还讲述了彭德怀悲惨童年经历、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红军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及发展、取胜的一些主要原则,还介绍了红军的生活。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内容提要
【三】
1.速读目录,了解作品主要框架。
2.全书共12 篇,主要内容有:
①描述了众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如 、 、 、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②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 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③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④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⑤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 、 的崇高精神。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
长征
红色中国
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
牺牲奉献
品读语言
【四】
这本书的魅力之三:文采
1.修辞
2.描写
下列词句属于哪方面的对比?
白区与红区 赤匪和白匪
1
称呼对比
衣、食、住、行
2
经济对比
我在1929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张学良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当时他的气色还不错。他人很瘦,脸色清癯发黄,但是思想敏捷活跃,看上去精神饱满。
3
人物对比
1934年他(张学良)回国时,他的朋友们看到他又惊又喜:他的体重长了,肌肉结实了,脸色红润,看上去年轻了十年,人们在他身上又看到了年轻时代那个杰出有为的领袖的痕迹。
4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
1
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2
反复
拟人
分会主席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脸色黝黑开朗,身上穿着褪了色的蓝布褂子和白裤,露出一双牛革似的赤脚。
3
比喻
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
人物描写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闪耀着北方的繁星,在我下面的一个小瀑布流水淙淙,使人感到和平与宁静。
2
环境描写
评价人物
【五】
这本书的魅力之四:人物
星光闪闪一:毛泽东
星光闪闪二:周恩来
星光闪闪三:朱德
星光闪闪四:贺龙
成长
时期
成熟时期




相关情节
富有反抗性,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
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
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剪辫子、参军。
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会眼睛湿润。
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与斯诺谈论共产党政策及抗日战争。
毛泽东
从橘子洲头到保安,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你把一生倾洒给中华。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你信步迈越;八千里山河金戈铁马,你谈笑风生。栉风沐雨,鞠躬尽瘁。你点燃了中国工农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
星光闪闪:毛泽东颁奖词




相关情节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周恩来
从黄埔军校到保安,从保安到延安,你守住炽热的红心,创造胜利的新中国。满腔热情,一座丰碑。漫漫新中国历史,你从青丝到银发。戎马半生,鞠躬尽瘁;心之所钟,永是中华。
星光闪闪:周恩来颁奖词




相关情节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仔细制定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积极主动戒除烟瘾。
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被捕。
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特殊的战术。
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朱德
你从穷苦中走来,向困苦走去。无论前路多艰险,你的胸襟像圣人般宽广。面对强大的敌人镇定自若,卑微的出身,凄惨的命运,并没有压倒你,您挣脱了束缚的缰绳,高举解放的火炬。您的名字,正是“红色的品德”,你是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红星。

星光闪闪:朱德颁奖词




相关情节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行军神出鬼没。
贺龙
少时勇名贯湘赣,凭一把刀,便能闯出一片天;“哥老会”至高威望,赢得万千人民敬仰。国民军中勇猛无双,红军大将功勋卓著。待人友善,性格倔强,嫉恶如仇,胆识惊人。心归处,中国情;魂归处,中国人。
星光闪闪:贺龙颁奖词
关于长征
【六】
感悟精神
【七】
解读本书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长征精神。
答案 (1)革命精神:进行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为全人类的解放努力奋斗。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