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课时说课稿
练市新世纪学校 王伟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中的第六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节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是重要内容之一。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例4涉及较复杂的代数式运算和变形。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应用它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实际操作、独立思考、沟通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采用类比、探究式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要求和引导学生采用实践探索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数学问题解决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家有一菜地,要被政府征用,欲算这块菜地的大小。菜地形状如下图,中间为一小路,现已丈量得到菜地四周长度(单位:米),一:这条小路多长?二:这块菜地面积多大?
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一,采用学生帮忙的形式出现是使学生马上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二:问题一的设计是让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知识,同时通过板书勾股定理的图形和符号语言,使学生弄清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为使学生分清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作铺垫;三:问题二的提出是让学生在解题时产生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根据勾股定理,因为5的平方加12的平方等于13的平方,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说法.对于这个说法,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说法弄反了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借助问题二产生的疑问,提问:
问题一:那这个三角形到底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呢,我们不妨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作图和测量去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二:”若将边长改为3,4,5呢?”,让学生再次作图体验,为总结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问问题三:满足怎样条件的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归纳总结出新知,并引导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进行描述,找到这一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板书。让学生比较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发现两者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互换的特点,给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称呼。这样设计能加强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认识,以免将这一定理与勾股定理混淆。
通过提问”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清第三边也即最长边所对角是直角,以此加深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认识,即所谓两边是较短两边,第三边是最长边,也为下一环节中找利用逆定理解题的步骤打下基础.
通过提问”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有什么用呢?”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逆定理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也是进入下一环节的过渡.
3、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课堂例题、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巩固目标,力求少而精,对本节内容能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查与反馈。例1共设计两个小题,第一小题的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摸索出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题时的步骤,即“一找二算三判断”方法,同时通过教师板书的形式,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第二小题采用学生说,教师用课件演示的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阶梯,逐渐适应利用逆定理解题的步骤.
练习一中设计了三个小题,通过学生板书,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改正,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以此加强学生应用逆定理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受益。这三个小题的设计是从有理数到无理数,从数到式的一个变化过程,层层深入,加强锻炼。借助第三小题,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简单的单项式,然后提出疑问:若是复杂的多项式呢?从而过渡到例2.
对于例2,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意识到先找最大边有些困难的情况下,让学生再次观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引导学生不妨先考虑边的平方. 通过教师板书,师生间共同计算,发现其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讨论解题规律,在学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能直接找到最长边的情况下可根据“一找二算三判断”方法,在不能直接找到最长边时,可利用“先算平方再判断”方法. 当然,也不乏有学生给出利用作差法比较b与c的大小或者取特殊植等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2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不仅能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目的之二是引出勾股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比赛写勾股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共鸣。
4、指导应用,鼓励创新
在这一阶段,我设计了练习二,包括两个问题。问题一:有一个三角形,以它的三边为边向外做正方形,得到S1+S2=S3,问原来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问题二:若有个三角形往上做,得到了蓝色部分面积与灰色部分面积相等,问又是什么三角形?
这样设计是想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更好地应用到几何图形中,通过问题一的解决引出问题二,也为问题二的解决打下基础。在解决好问题二通过提问:如果所作图形不是正方行,而是正三角形等,那又会产生怎样有趣的问题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思考。这样引导学生多想,多动手,自己设计。培养学生对学习几何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阶段,通过提问(1)(2),让学生回顾及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提问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并布置同步作业,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解决一开始给出的情境问题,起到遥相呼应的效果,以此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体现版面美观,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板书分成三个小板块。
?
探索勾股定理(2)
一、勾股定理的条件:Rt△ABC;结论: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条件:;结论:Rt△ABC
二、例1, 例2
设计说明
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活动设计放在首位,把知识的教学融于活动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以“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实践验证——得出结论——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的过程,体现了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的转变。
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氛围。使学生经历、体验、感悟,达到收获的目的。
课件19张PPT。2.6 探索勾股定理(2)练市新世纪学校 王 伟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上节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
化,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
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
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
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
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是重要内容之一。2、教材的重、难点: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
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并能应用它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实际操作、独立思考、沟通
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
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
采用类比、探究式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要求和引
导学生采用实践探索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
良好习惯,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
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数学问题解决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勾股定理: 回顾 & 思考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再画边长为3cm,4cm,5cm的三角形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
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
三角形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 b 、 c 为
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一找二算三判断3、巩固练习、深化知识由。先算平方再判断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
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BC,则△ABC是什么三角形?4、指导应用,鼓励创新练习二
问题一:以△ABC的三边为边做三个正方形,若灰色部分面积等于蓝色部分面积则△ABC是什么三角形?问题二: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3).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根据练习二,设计新的问题并解决一:这条小路多长? 老师家有一菜地,要被政府征用,欲算这块菜地
的大小。菜地形状如下图,中间为一小路,现已丈
量得到菜地四周长度(单位:米)。二:这块菜地面积多大?五、板书设计1.勾股定理的条件:Rt△ABC ;结论:
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条件: ;结论:
Rt△ABC例1(1)例2
解:设计说明 1、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活动设
计放在首位,把知识的教学融于活动中,大胆放手,给
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学生的
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真正让学生在活动
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
整性和系统性。2.以“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实践验证——得出结论
——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的过程,体现了由传统的数学
课堂向实验课堂的转变。3.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以
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学生
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氛围。使学生经历、体验、感悟,
达到收获的目的。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