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验证试验:细胞吸收的选择性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该实验说明:死细胞吸收物质不具有选择性,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一、细胞膜有选择透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1.质膜:细胞膜又叫质膜
2.透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质膜对该物质的透性。
质膜为什么会有选择透性,我们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因此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 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时间:19世纪末(1895年)
实验: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33年,Collanger和Barland研究发现,某些小分子物质,如水、水溶性的甲醇等,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要比按其脂溶性所应有的穿透力要大。问:根据实验现象,你对膜化学成分在种类的认识上是否有新的结论? 资料2 实验: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
(已知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实验现象:细胞膜被破坏得出结论:…… 资料3.其他科学家的实验应用化学手段分析表明: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多细胞膜的成分二、细胞膜的成分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脂质(磷脂最丰富)大约占50%蛋白质 大约占40%糖类 大约占2%—10%
问题2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膜的呢?二、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分子的结构亲水 亲脂时间:1925年实验: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得出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资料4.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尝试细胞画出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 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推测:? ? ? ? ?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的统一结构模式图 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资料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法)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膜中各组分的作用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膜蛋白有许多功能:1.控制物质出入 2.可作催化剂 3.作为细胞标志物
所以认为质膜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桑格和尼克森在继承中创新提出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细胞外被:又称糖萼,在质膜外表面,由多糖与质膜中的蛋白质结合而成,对质膜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资料概念图生物膜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结构组成结构探究历程决定③④ ②流动性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①三.细胞壁:
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支持和保护33页简答题第二题答案磷酸分子是一端亲脂而另外一端亲水的两性分子,亲水性一端朝外,与有水的环境接触,亲脂性一端朝内,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才能形成稳定的双层结构。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全透性 D、信息交流2、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是A、葡萄糖
B、蛋白质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3、科学家将一个细胞的的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
A、单层排列 B、均匀稀疏排列
C、双层排列 D、均匀紧密排列
4.构成玉米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蛋白质和磷酸 B、蛋白质和脂肪
C、氨基酸和磷脂 D、蛋白质和磷脂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
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A、脂质不同 B、磷脂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水不同6.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细胞膜的生理特性是(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B.有保护内部的结构
C.一种半透膜
D.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