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一、案例名称
做感恩父母的有心人
适用年级:初二
涉及教材内容: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
二、内容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的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是表现“至爱亲情”的典范。它的构思精巧,是叙事与抒情结合散文的代表篇目。学习好这篇文章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现代散文有重要影响作用。现代散文的教学,既担负有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情感教育的使命,甚至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的指导。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因此,本课既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同时也需要对写作中如何叙事写人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思想情感的表达,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赏析散文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或者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这就有赖于老师的重点的引导启发,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作为教师应引领学生从语言描写和情感流露中不断加深理解,利用“感恩节需要投稿”的契机,驱动学生的任务敏感度,拉近概念与生活的距离,用投稿活动引导的方法体会父子深情,书写父母之爱。
四、教学目标
1.积累新词,懂得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品味文中饱含父子深情的语言,掌握截取法这种写作手法,学习文章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法。(重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文中父子间的深情。(难点)
3.体会文中父子深情,借助真实情境完成散文片段投稿,启发学生关爱父母,关爱家人。(素养)
五、教学流程
(一)驱动问题:
如何做感恩父母的有心人?
(二)活动准备
请画下最能体现父母对你爱意的某个动作或瞬间(a4纸或素描纸),并在图旁配一段不少于100字的画面场景描写
(三)情境导入:
恰逢感恩节,《山西日报》要举行一个“感恩父母,遇见美好”的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片段)投稿,以此来表达你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
《背影》的作者是______, 体裁属于______, 一共写了_____次背影,
第___次背影描写最深刻具体,这次描写具体内容从文章“ ”开始,到“ ”结束
活动二:课文描写了四次背影,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背影进行赏析批注
场景描写小支架:1.细节刻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2.环境的侧面描写
3. “我”的情感
活动三:组内评比
要求:小组成员修改完善个人作品,并选出最优秀的一篇进行展示
活动四:班级成果展示
1.语言表达连贯,叙事清晰顺畅
2.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
3. 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人物形象
4. 情感真实流露
结束语: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背影》学练测
活动一:赏读语段
原文: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场景描写小支架:
1.细节刻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2.环境的侧面描写
3. “我”的情感
活动二:投稿展示
1.语言表达连贯,叙事清晰顺畅
2.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
3. 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人物形象
4. 情感真实流露
六、教学反思
得:
本堂课以“恰逢感恩节,我们需要向《山西日报》投稿”为情境驱动,要求学生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片段投稿为驱动任务,符合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流程
失:
本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虽然课堂评价环节设计很多,但作为教师,评价语较少且无法体现学生整个展示过程的综合素质;时间把控可以更加合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略显单薄,可以更加丰富充实;项目化学习的活动设计可以更加新颖,以此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感悟:
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一块蕴含丰富的土壤,需要我们更加不断地探索!我们必须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抓住时机,促成彼此真正的成长。
七、教学点评
《背影》一文最动人之处,便是人间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美。教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多媒体创设项目学习情境、引领学习活动。通过“批注赏析文段”活动,让学生能够品读细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把握“背影”形象,体会父子深情。同时“以赏带写” 进行小组展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感悟文章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感。区教研员王晓霞老师组织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听课观摩,王老师认为本堂课以教促学、以学促写,是较为扎实的语文课堂,同时给予项目化学习的指导建议,要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能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