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内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类型】1、拓展作业;2、课本作业;3、课外作业;4、专题作业;
【作业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阅读目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写作目标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作业设计思路】
1.注重学生阅读积累。作业一、二,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2、注重认识的循序渐进。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外比较结合-内化显像-片段训练-篇章训练。
3、写作从课内给方法,延伸到课外给动力,重实操。在阅读和实践中寻找阅读与写作的链接点,降低难度,完成迁移。
4、注重评价,小组合作。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观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单元主题及要求】
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散文,分别是四种类型。将不同类型的散文集中在一个单元中,旨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写法和语言都很有特色,值得反复欣赏品读。教学本单元既要注意散文教学的共性,教给学生一定的文体知识和赏析知识,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散文赏析,又要注意本单元教学任务的特殊性,抓住类型这个关键词。防止学生在既有的认识、赏析水平上停滞不前。一、在具体的阅读赏析中,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基本特点;二、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的重点;三、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有侧重点;四、要重视内外引外联比较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中的平凡点滴。
【作业设计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平凡中发现和抒写生活的美。
【作业完成和评价】
自主合作 互评 师评
【作业评价标准】
1.作业一的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尝试结合文本,说出一点共同点或不同点,言之有理即可。能够积累部分句段并背诵下来。
2.作业二的评价标准:
将背影、白杨树、雨、生命的镜头细致的勾勒表现,书写工整,版面整齐和谐,比例恰当,可以四个画面都有呈现。(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评价并择优展览,加分)
3、作业三评价标准:
A、选材真实,平凡之中现独特之美(20分)(看相片选择)
B、内容丰富,细节感人(20分)(一件事的几个细节或几件事的详略或景物的几个镜头)
C、语言生动,朴实感人,娓娓道来,抒情饱满(20分)(仿写课文语言特色)
D、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析分明。(20分)
E、主题深刻,耐人寻味(20分)
4、作业四评价标准:注重细节,感情真挚,直接或间接抒情。(全班赛读)
【作业设计策略】
1、拓展作业:推荐阅读《秋天的怀念》、《父与子》、《爸爸的花儿落了》、《石榴》《红枣女孩》《海燕》《人间草木》、《白鹭》,试着与本单元课文比较,在写法和情感上有何异同,摘抄或背诵精彩语句。
2、课本作业:关注文章中平凡的人、事、物,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选择最打动你的镜头或画面,画下来,出一期手抄报,并配文(鉴赏、阅读感受、写作收获),100字-200字。(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分工明确)
3、课外作业:《一张照片一个故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来自生活中的平凡的人、事、物,在衣食住行中,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真情。适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三八”妇女节的到来,请同学们拿起相机拍摄令你动容的人、事、物,仿照本单元的一种或几种写法,写一篇散文。600字以上。(小组合作评价PPT形式;教师评价精彩作文展读,配图配文配乐)
4、专题作业: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经历了无数恐惧紧张。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见证了白衣天使们无畏的付出与牺牲,他们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他们的皲裂的手,剪掉的黑发,红肿的眼睛,勒痕斑斑的脸-----这些都深深地刻在人民心间。请大家小组合作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共同接龙完成一篇讴歌白衣天使的作文,注重细节描写,适度抒发情感。(字数1500)
【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形式,作业一写在语文周记本上;作业二写在手抄报上。作业三稿纸本上。
2.评价反馈形式:利用课内时间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然后进行小组为单位的展示评价。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
3.合理性分析:作业一加强阅读,开阔视野,自由摘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权,关注了个体差异。作业二符合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符合课标中“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求。作业三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的精神成长,教给了他们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阅读写作。作业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做一个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