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3.根据意思选词语
:大幅度跨越。
:把事情记录下来;记录事情的文字。
:残害;损害。
:古老而质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尊崇,推重崇敬。
:侵犯掠夺。
: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一般形容建筑物,工艺品,艺术品。
: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休闲时髦的风衣和运动鞋混搭得巧妙绝伦,成为秋日街头最吸引眼球的风景。
B.北京三里屯以其特有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潮流体验。
C.最有趣的是两只雀儿并排站在柳枝上,交头接耳,吱吱啾啾仿佛在说情话。
D.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5.(2021八上·平原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8.写出说明顺序。
(1)文章先说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
(2)文章说明卢沟桥时,先说桥的长度,再说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 )
(3)文章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来说明。( )
二、阅读理解
阅读
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大峡谷上空横着一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为565 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跟世界第二高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管道桥)比高出近100米。
北盘江大桥跨越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镇和云南宣威市普立乡,是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镇(黔滇界)公路的三座大桥之一,与云南省在建的杭瑞高速普立乡至宣威段相接。
北盘江大桥作为一座世界级桥梁,建设中面临五大难题:山区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温控;超高索塔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山区超重钢锚梁整体吊装;边跨高墩无水平力的钢桁梁顶推;大跨钢桁梁斜拉桥合龙等。
很显然,这些难题都被中国的技术和工程团队顺利克服了。
北盘江大桥沿线山峦叠嶂、地质情况复杂,自2012 年开工以来,大桥设计者通过反复论证,创新性地推出了山区特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方案。总长1 341.4米,主跨 720 米。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通过两边桥塔上的112 对拉索牵引,高悬于峡谷之上。
大桥施工中还首次采取了“智能”混凝土、云计算等高科技。施工期间,1 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当地基础设施差,供电、供水保障不足,峡谷横风、低温、霜冻等不利影响,保证了从两端施工的大桥,在峡谷中央精确合龙。
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对于继续拓展和深化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内容,推进六盘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贵州乃至全国现代公路运输骨架系统,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自建成后,成了“世界第一高”大桥,许多司机都慕名前往观赏,时常诰成大桥交通堵塞,甚至,每逢春节,这里都会成为热门景点。
9.文章没有从哪个方面来说明北盘江大桥( )
A.桥的高度和地理位置 B.艰难的建设环境
C.优美的造型 D.建设意义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1.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2.“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中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南沙大桥:中国“智造”显神威
4月2日中午12时,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过江通道——南沙大桥正式通车。
南沙大桥全长12.89千米,双向8车道,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终点与东莞市沙田镇相接,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
据测算,南沙大桥通车后由广州南部至东莞车程可缩短10千米,耗时上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这无疑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了一条“新动脉”,极大地缓解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压力,沙田数万名通过广州南站北上的居民,乃至东莞沿海片、中心城区等周边数十万人都将受惠。
清明节期间,南沙大桥日均车流量达9万辆次,顺利通过了“大考”。假期期间,南沙大桥加上原有通道虎门大桥,日均流量达去年清明虎门大桥日均流量的1.53倍,充分展现了南沙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动脉的巨大作用。
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值得骄傲的是,南沙大桥1960MPa的主缆钢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芯”。在此之前,国内实桥应用的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MPa,发展停滞近10年时间。南沙大桥建设者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使得坭洲水道桥的钢丝用量减少了10%。2018年,1960MPa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另外,南沙大桥率先开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工程建养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工程建设“智慧工地”和钢结构“智能制造”从构想变为现实。
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凤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
事实上,南沙大桥是中国首座5G信号覆盖的特大桥梁。为了既不影响大桥的宏伟壮观,又能保证信号满格,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与3家电信运营商、广东利通组团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桥塔、龙门架、路灯杆、机房、管道等大桥自有资源,在桥塔柱体设置通信基站进行主线覆盖,在路灯杆设置小基站进行补充覆盖,只用了短短30天就为大桥全线开通了通信服务,实现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大桥的整体融合。据介绍,相比于3家电信企业“自建”,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为电信运营商节省约58%的总投贵。
值得一提的是,5G技术还首次被用于大桥的电力供应保障。南沙大桥采用5G无人机智能巡检,以电力应急通信保障车为核心,实现了保电工作的3个“实时”——保电作业数据 实时回传、保电现场情况实时查看、现场指挥实时沟通,从而实现应急中心值班人员对保电现场全程“现场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至少压缩了4小时的人工拷贝时间,提高了巡视效率。
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通过“相比于”“58%”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说明方法,再结合前文分析其作用。)
14.“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风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这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温馨提示:联系下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答。)
15.“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一句中“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温馨提示:这个词表限制,可从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的角度作答。)
16.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1)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三、综合应用
17.语言表达。
请你根据下面这张卡片的内容,撰写一份播音稿,在播放杭州桥文化视频时,重点向观众介绍“拱宸桥”,要求:内容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字数60字左右。
所处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建造年代:明代
得名由来:《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桥(“拱”与“共”通,“宸”与“辰”通)之名由,此而来,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
建筑特色:拱宸桥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 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②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19.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④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⑤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⑦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20.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河流的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 。
(2)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需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 。
(3)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过,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②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长虹饮间(涧);B.洨河(xiáo);C.记载(z i),推崇(chóng);D字音和字形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别字。C.残陨(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雄跨;记载;残损;古朴;推崇;侵略;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雄跨:大幅度跨越。
记载:把事情记录下来;记录事情的文字。
残损:残害;损害。
古朴:古老而质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尊崇,推重崇敬。
侵略:侵犯掠夺。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一般形容建筑物,工艺品,艺术品。
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故答案为:雄跨;
记载;
残损;
古朴;
推崇;
侵略;
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独一无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意思的积累和掌握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和巩固,勤于翻查工具书,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4.【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
A正确, 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B 正确,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C:正确,交头接耳: 形容人与人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D:“惟妙惟肖”形 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恰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5.【答案】C
【知识点】背影;使至塞上;中国石拱桥;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
B.有误,《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C.正确;
D.有误,《<孟子>三章》摘自《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能说作者是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答案】C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积累有关文学常识;⑤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7.【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B.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没有语病;D.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8.【答案】(1)由一般到特殊
(2)由整体到局部
(3)由主到次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由世界石拱桥(一般)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卢沟桥(特殊),所以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先介绍桥的长度(整体),再介绍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局部),所以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3)抓住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所以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故答案为:⑴ 由一般到特殊
⑵ 由整体到局部
⑶ 由主到次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答案】9.C
10.说明对象:北盘江大桥。主要特征:高
11.列数字
12.不能删去。“近”在文中的意思是“接近”,说明上万个钢构件的总重量接近3万吨,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列数字;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描写角度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把握及其特征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需要找到相应的描写语句和形容词比较集中地方去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重点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平时要积累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诠释、作比较等等。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说明文的语言基本特点是平实、准确,有时文艺性说明文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9.细读文本从“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大峡谷上空横着一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可概括出:位置和高度;从“ 北盘江大桥作为一座世界级桥梁,建设中面临五大难题 ”可概括出艰难的建设环境;从“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可概括出:建设的意义。
故答案为:C。
10.从题目和整体阅读可知:全文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 。而其特征在标题里面有一个很醒目的形容词“高”,所以主要特征是“高”。
故答案为:说明对象:北盘江大桥。主要特征:高。
11.题干要求回答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很明显“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为565 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句话用了“565”“200”等具体的数据,这正是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北盘江大桥的垂直高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的大桥。
故答案为: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北盘江大桥的垂直高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的大桥。
12.题干要求分析“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中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种题首先要表态,能不能删掉。其次是阐述理由,一般是从反面假设的角度说,如果删掉就如何不准确了。具体而言:先解释“近”的意思,大约、接近,这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原文总重量近3万吨,说明是一个预估,并不是实测,如果删掉就不够严谨,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近”在文中的意思是“接近”,说明上万个钢构件的总重量接近3万吨,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案】13.作比较和列数字。更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南沙大桥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势性能。
14.引出下文对南沙大桥5G信号全覆盖的具体介绍。
15.不能去掉。“近”字表估计,该词是说南沙大桥建设者们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 钢丝。如果去掉该词,意思就变成南沙大桥建设者们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说法过于绝对化,表述不准确,因此这个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列数字;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据介绍,相比于3家电信企业“自建”,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为电信运营商节省约58%的总投贵”中的“3家”“58%”是一样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相比于 ”是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南沙大桥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势性能。
1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通过“ 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风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 引出下文对南沙大桥5G信号全覆盖的具体介绍。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首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其作用。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一般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来回答。题干中提示写得很清楚,据此分析即可。
16.【答案】(1)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举例子;列数字
【解析】【分析】(1)答题时,在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由“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可知,选段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石拱桥”,其特征是“历史悠久”。
(2)由“《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人桥的建造时间;这句话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先解释“几乎”在句中的含义,“几乎”表范围,用它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再比较删掉后的变化,如果删去,就变成“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与事实不符;最后总结,不能删去“几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⑴1、我国的石拱桥
2、历史悠久
⑵ 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⑶ 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能力。一般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果标题不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要在逐段梳理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答说明特征的题目,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2)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再结合语境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准确)和特殊作用(说明了什么特征)。
(3)此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表态(删或不删);然后搞清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接着说明题中句子有此词会怎样(或去掉此词会怎样);最后紧扣说明语言的特点作答即可。
17.【答案】观众朋友们,拱宸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它是明代建造的,名字来源于《论语》里的一句话,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孔大,两边的孔小,很特别。
【知识点】创新题型;应用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向观众介绍“拱宸桥”的任务,卡片中是关于“拱宸桥”的相关知识,包括所处地点、建造年代、得名由来、建筑特色。向观众介绍时,要把这座桥的建造时间和主要特色告诉观众,而主要特色没有必要列举那些具体数据,而要根据观众能看到的情况介绍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大,两边的小就可以了;为了吸引观众,得名由来也应当介绍,但不必具体介绍《论语》的原句,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文言文在播音稿中也不易听明白;但名字的寓意是吸引观众的内容,应当介绍。最后注意整理这些内容,顺序恰当,没有语病等,还要注意字数。
故答案为: 观众朋友们,拱宸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它是明代建造的,名字来源于《论语》里的一句话,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孔大,两边的孔小,很特别。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材料,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18.【答案】①不能。此处的“大约”表估计。因为缺乏确切的资料证实“旅人桥”建成的年代。②不能。如果去掉“世界”就不能清楚地表明赵州桥的闻名程度了。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答题技巧的掌握。回答时要先亮明态度,然后解释说明该词语的作用,最后再次点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不能。此处的“大约”表估计。因为缺乏确切的资料证实“旅人桥”建成的年代。②不能。如果去掉“世界”就不能清楚地表明赵州桥的闻名程度了。
【点评】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属于常见题型,答案也较为固定,但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不可公式化。
19.【答案】略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材料;下定义;打比方;摹状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和作用的考查。考生可根据每句话的特点进行判断,病结合文段进行分析其作用。如第一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点评】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作用,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同时要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其作用,不可公式化。
20.【答案】(1)(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3)①A;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②B;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提问。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修建,对我们这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答题时,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同意整修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A】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删掉“不一帆风顺”中的“不”;【B】句缺少主语,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故答案为:⑴ (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⑵ (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⑶1、①A
2、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3、②B
4、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设计采访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根据采访目的设计合适的问题,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长虹饮间(涧);B.洨河(xiáo);C.记载(z i),推崇(chóng);D字音和字形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别字。C.残陨(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根据意思选词语
:大幅度跨越。
:把事情记录下来;记录事情的文字。
:残害;损害。
:古老而质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尊崇,推重崇敬。
:侵犯掠夺。
: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一般形容建筑物,工艺品,艺术品。
: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答案】雄跨;记载;残损;古朴;推崇;侵略;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雄跨:大幅度跨越。
记载:把事情记录下来;记录事情的文字。
残损:残害;损害。
古朴:古老而质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尊崇,推重崇敬。
侵略:侵犯掠夺。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一般形容建筑物,工艺品,艺术品。
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故答案为:雄跨;
记载;
残损;
古朴;
推崇;
侵略;
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独一无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意思的积累和掌握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和巩固,勤于翻查工具书,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休闲时髦的风衣和运动鞋混搭得巧妙绝伦,成为秋日街头最吸引眼球的风景。
B.北京三里屯以其特有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潮流体验。
C.最有趣的是两只雀儿并排站在柳枝上,交头接耳,吱吱啾啾仿佛在说情话。
D.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
A正确, 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B 正确,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C:正确,交头接耳: 形容人与人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D:“惟妙惟肖”形 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恰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5.(2021八上·平原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C
【知识点】背影;使至塞上;中国石拱桥;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
B.有误,《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C.正确;
D.有误,《<孟子>三章》摘自《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能说作者是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答案】C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积累有关文学常识;⑤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B.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没有语病;D.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8.写出说明顺序。
(1)文章先说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
(2)文章说明卢沟桥时,先说桥的长度,再说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 )
(3)文章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来说明。( )
【答案】(1)由一般到特殊
(2)由整体到局部
(3)由主到次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由世界石拱桥(一般)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卢沟桥(特殊),所以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先介绍桥的长度(整体),再介绍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局部),所以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3)抓住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所以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故答案为:⑴ 由一般到特殊
⑵ 由整体到局部
⑶ 由主到次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
阅读
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大峡谷上空横着一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为565 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跟世界第二高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管道桥)比高出近100米。
北盘江大桥跨越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镇和云南宣威市普立乡,是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镇(黔滇界)公路的三座大桥之一,与云南省在建的杭瑞高速普立乡至宣威段相接。
北盘江大桥作为一座世界级桥梁,建设中面临五大难题:山区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温控;超高索塔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山区超重钢锚梁整体吊装;边跨高墩无水平力的钢桁梁顶推;大跨钢桁梁斜拉桥合龙等。
很显然,这些难题都被中国的技术和工程团队顺利克服了。
北盘江大桥沿线山峦叠嶂、地质情况复杂,自2012 年开工以来,大桥设计者通过反复论证,创新性地推出了山区特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方案。总长1 341.4米,主跨 720 米。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通过两边桥塔上的112 对拉索牵引,高悬于峡谷之上。
大桥施工中还首次采取了“智能”混凝土、云计算等高科技。施工期间,1 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当地基础设施差,供电、供水保障不足,峡谷横风、低温、霜冻等不利影响,保证了从两端施工的大桥,在峡谷中央精确合龙。
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对于继续拓展和深化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内容,推进六盘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贵州乃至全国现代公路运输骨架系统,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自建成后,成了“世界第一高”大桥,许多司机都慕名前往观赏,时常诰成大桥交通堵塞,甚至,每逢春节,这里都会成为热门景点。
9.文章没有从哪个方面来说明北盘江大桥( )
A.桥的高度和地理位置 B.艰难的建设环境
C.优美的造型 D.建设意义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1.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2.“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中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9.C
10.说明对象:北盘江大桥。主要特征:高
11.列数字
12.不能删去。“近”在文中的意思是“接近”,说明上万个钢构件的总重量接近3万吨,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列数字;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描写角度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把握及其特征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需要找到相应的描写语句和形容词比较集中地方去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重点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平时要积累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诠释、作比较等等。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说明文的语言基本特点是平实、准确,有时文艺性说明文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9.细读文本从“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大峡谷上空横着一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可概括出:位置和高度;从“ 北盘江大桥作为一座世界级桥梁,建设中面临五大难题 ”可概括出艰难的建设环境;从“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可概括出:建设的意义。
故答案为:C。
10.从题目和整体阅读可知:全文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 。而其特征在标题里面有一个很醒目的形容词“高”,所以主要特征是“高”。
故答案为:说明对象:北盘江大桥。主要特征:高。
11.题干要求回答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很明显“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为565 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句话用了“565”“200”等具体的数据,这正是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北盘江大桥的垂直高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的大桥。
故答案为: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北盘江大桥的垂直高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的大桥。
12.题干要求分析“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中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种题首先要表态,能不能删掉。其次是阐述理由,一般是从反面假设的角度说,如果删掉就如何不准确了。具体而言:先解释“近”的意思,大约、接近,这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原文总重量近3万吨,说明是一个预估,并不是实测,如果删掉就不够严谨,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近”在文中的意思是“接近”,说明上万个钢构件的总重量接近3万吨,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南沙大桥:中国“智造”显神威
4月2日中午12时,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过江通道——南沙大桥正式通车。
南沙大桥全长12.89千米,双向8车道,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终点与东莞市沙田镇相接,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
据测算,南沙大桥通车后由广州南部至东莞车程可缩短10千米,耗时上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这无疑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了一条“新动脉”,极大地缓解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压力,沙田数万名通过广州南站北上的居民,乃至东莞沿海片、中心城区等周边数十万人都将受惠。
清明节期间,南沙大桥日均车流量达9万辆次,顺利通过了“大考”。假期期间,南沙大桥加上原有通道虎门大桥,日均流量达去年清明虎门大桥日均流量的1.53倍,充分展现了南沙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动脉的巨大作用。
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值得骄傲的是,南沙大桥1960MPa的主缆钢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芯”。在此之前,国内实桥应用的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MPa,发展停滞近10年时间。南沙大桥建设者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使得坭洲水道桥的钢丝用量减少了10%。2018年,1960MPa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另外,南沙大桥率先开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工程建养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工程建设“智慧工地”和钢结构“智能制造”从构想变为现实。
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凤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
事实上,南沙大桥是中国首座5G信号覆盖的特大桥梁。为了既不影响大桥的宏伟壮观,又能保证信号满格,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与3家电信运营商、广东利通组团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桥塔、龙门架、路灯杆、机房、管道等大桥自有资源,在桥塔柱体设置通信基站进行主线覆盖,在路灯杆设置小基站进行补充覆盖,只用了短短30天就为大桥全线开通了通信服务,实现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大桥的整体融合。据介绍,相比于3家电信企业“自建”,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为电信运营商节省约58%的总投贵。
值得一提的是,5G技术还首次被用于大桥的电力供应保障。南沙大桥采用5G无人机智能巡检,以电力应急通信保障车为核心,实现了保电工作的3个“实时”——保电作业数据 实时回传、保电现场情况实时查看、现场指挥实时沟通,从而实现应急中心值班人员对保电现场全程“现场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至少压缩了4小时的人工拷贝时间,提高了巡视效率。
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通过“相比于”“58%”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说明方法,再结合前文分析其作用。)
14.“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风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这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温馨提示:联系下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答。)
15.“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一句中“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温馨提示:这个词表限制,可从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的角度作答。)
【答案】13.作比较和列数字。更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南沙大桥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势性能。
14.引出下文对南沙大桥5G信号全覆盖的具体介绍。
15.不能去掉。“近”字表估计,该词是说南沙大桥建设者们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 钢丝。如果去掉该词,意思就变成南沙大桥建设者们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MPa钢丝,说法过于绝对化,表述不准确,因此这个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列数字;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据介绍,相比于3家电信企业“自建”,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为电信运营商节省约58%的总投贵”中的“3家”“58%”是一样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相比于 ”是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南沙大桥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势性能。
1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通过“ 有人质疑,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风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有保证吗?” 引出下文对南沙大桥5G信号全覆盖的具体介绍。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首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其作用。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一般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来回答。题干中提示写得很清楚,据此分析即可。
16.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1)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答案】(1)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举例子;列数字
【解析】【分析】(1)答题时,在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由“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可知,选段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石拱桥”,其特征是“历史悠久”。
(2)由“《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人桥的建造时间;这句话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先解释“几乎”在句中的含义,“几乎”表范围,用它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再比较删掉后的变化,如果删去,就变成“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与事实不符;最后总结,不能删去“几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⑴1、我国的石拱桥
2、历史悠久
⑵ 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⑶ 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能力。一般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果标题不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要在逐段梳理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答说明特征的题目,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2)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再结合语境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准确)和特殊作用(说明了什么特征)。
(3)此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表态(删或不删);然后搞清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接着说明题中句子有此词会怎样(或去掉此词会怎样);最后紧扣说明语言的特点作答即可。
三、综合应用
17.语言表达。
请你根据下面这张卡片的内容,撰写一份播音稿,在播放杭州桥文化视频时,重点向观众介绍“拱宸桥”,要求:内容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字数60字左右。
所处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建造年代:明代
得名由来:《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桥(“拱”与“共”通,“宸”与“辰”通)之名由,此而来,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
建筑特色:拱宸桥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 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答案】观众朋友们,拱宸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它是明代建造的,名字来源于《论语》里的一句话,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孔大,两边的孔小,很特别。
【知识点】创新题型;应用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向观众介绍“拱宸桥”的任务,卡片中是关于“拱宸桥”的相关知识,包括所处地点、建造年代、得名由来、建筑特色。向观众介绍时,要把这座桥的建造时间和主要特色告诉观众,而主要特色没有必要列举那些具体数据,而要根据观众能看到的情况介绍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大,两边的小就可以了;为了吸引观众,得名由来也应当介绍,但不必具体介绍《论语》的原句,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文言文在播音稿中也不易听明白;但名字的寓意是吸引观众的内容,应当介绍。最后注意整理这些内容,顺序恰当,没有语病等,还要注意字数。
故答案为: 观众朋友们,拱宸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它是明代建造的,名字来源于《论语》里的一句话,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这座桥有三个孔,中间的孔大,两边的孔小,很特别。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材料,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②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答案】①不能。此处的“大约”表估计。因为缺乏确切的资料证实“旅人桥”建成的年代。②不能。如果去掉“世界”就不能清楚地表明赵州桥的闻名程度了。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答题技巧的掌握。回答时要先亮明态度,然后解释说明该词语的作用,最后再次点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不能。此处的“大约”表估计。因为缺乏确切的资料证实“旅人桥”建成的年代。②不能。如果去掉“世界”就不能清楚地表明赵州桥的闻名程度了。
【点评】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属于常见题型,答案也较为固定,但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不可公式化。
19.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④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⑤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⑦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答案】略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材料;下定义;打比方;摹状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和作用的考查。考生可根据每句话的特点进行判断,病结合文段进行分析其作用。如第一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点评】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作用,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同时要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其作用,不可公式化。
20.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河流的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 。
(2)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需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 。
(3)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过,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②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答案】(1)(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3)①A;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②B;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提问。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修建,对我们这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答题时,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同意整修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A】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删掉“不一帆风顺”中的“不”;【B】句缺少主语,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故答案为:⑴ (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⑵ (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⑶1、①A
2、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3、②B
4、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设计采访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根据采访目的设计合适的问题,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