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0 10:11: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绛侯(jiàng) 都尉(dū) 军士吏被甲(bèi)
B.棘门(jí) 驱驰(qū) 可得而犯邪(yé)
C.按辔(pèi) 曩者(náng) 介胄(zhòu)
D.嗟乎(jiē) 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不闻天子之诏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吾欲人劳军
军细柳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
A.使人称谢 非常感谢
B.明日,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
C.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者
D.上自劳军 他是个军人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B.此真/将军矣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5.下列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词多义: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中不得驱驰
B.通假字:改容式车/军士吏被甲
C.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编年体通史
D.文化常识: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周亚夫戍边将领的身份摆出,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最后迫于周亚夫的军威,不得已“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7.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了一系列意外。这一系列意外有:
①   ;
②   ;
③   ;
④   。
8.填空。
(1)《史记》作者   ,字   ,   (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   ,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9.军霸上 军:   
10.军士吏被甲 被:   
11.天子为动 为动:   
12.上自劳军 劳:   
13.天子且至 且:   
14.曩者霸上 曩:   
15.使人称谢 称谢:   
二、阅读理解
(2022八上·零陵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最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B.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A.不闻天子之诏 B.往送之门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何陋之有
18.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文章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细柳军营的军纪严明,凸显周亚夫治军有方。
19.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举贤
[西汉]司马迁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涂③解左骖④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⑤。晏子攫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⑥于不知已而信⑦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⑧而赎我,是知已;知已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批注]“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我晏婴虽然没什么仁德,但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也”表达了晏婴对越石父请求绝交充满疑问,急于想从越石父口中得到答案的迫切心情。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⑨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⑩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越石父:齐国贤人。②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③涂;同“途",路上。④骖:古代一车四马,骖是两边的马。⑤绝:断绝,此处为绝交。⑥诎:同“屈”,受委屈。⑦信:同“伸”,受尊重。⑧感寤:认识,了解。⑨御:车夫。⑩自下:自处下位,表示自谦。 抑损:谦卑退让。
20.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提示 解释加点词意思[3、4空填序号]
联系课内文言文字词 既相齐:   
考虑词类活用 晏子怪而问之: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摄衣冠谢曰:A.道歉B.辞别C.感谢    于是延入为上客:A.伸长B.蔓延C.邀请   
2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虚词“也”表示判断、肯定或疑问等语气,仿照文中批注,揣摩下列“也"字的表达效果。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3.《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如下列示例。请细读《晏子举贤》,举一处运用对比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有多处对比。如: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凸显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使得周亚夫这一形象更加鲜明。
24.文言文阅读。
邓哀王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②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注释】①岐嶷(qí yí):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②宥(yòu):宽容,饶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
(1)用“/”给下列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咸莫能出其理 咸:    犹惧不免 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若成人之智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而刻其水痕所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C.而为鼠所啮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D.冲于是以刀穿单衣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5)《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文意做简要分析。
课文探究
25.翻译句子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6.从文中可以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   ,而细柳军的军纪   (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两军对比反映了__   。
27.文中的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你觉得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8.本文的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否离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综合运用
29.一位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对出上联。(宽对即可)
司马迁为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受腐刑。他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为中书令,继续写作,终于完成《史记》。
上联:   
下联:周亚夫恪尽职守扬军威
30.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他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31.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苦难是一笔财富。对于天才它是一块基石;   ;   ;如果我们积极地面对苦难,人生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被”应读pi;B无误;C. “曩”应读nǎng;D.驽-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到,往/助词,相当于“的”。B. 均为“派遣”。C.任,做/被。D.军队/驻军、驻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D项“军”的古今义都是“军队”的意思。A:告知;谢意;B:第二天;明天;C:先头部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在前端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4.【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B. 此/真将军矣。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5.【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史记》——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D项中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的原因是皇帝被周亚夫治军严谨和不媚上感动了,并非迫于他的军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
7.【答案】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周亚夫军细柳》内容可知,文帝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到了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将士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持兵揖”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8.【答案】(1)司马迁;子长;西汉
(2)太史公传;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体裁);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文本的注释,注意对常识的拓展掌握。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史记》原名《太史公传》《太史公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鲁迅赞之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⑴ 1、司马迁2、子长3、西汉 ⑵ 1、太史公传2、太史公书3、纪传体通史(体裁)4、十表5、八书6、七十列传7、一百三十8、“史家之绝唱9、无韵之《离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9.驻军、驻扎
10.同“披”,穿着
11.被感动
12.慰劳
13.将要
14.先前
15.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驻扎在霸上。军:驻军,驻扎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军中将士官吏穿着甲衣。被:同“披”,穿着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被感到。为动:被感动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亲自慰劳军队。劳:慰劳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将要到达。且:将要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先前在霸上。囊:先前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派人向周亚夫问候。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答案】16.C
17.B
18.A
19.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②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周亚夫军细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16.A翻译为: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壁门士吏”和“从属车骑”都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B翻译为: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介胄之士”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C翻译为: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D翻译为: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 “先驱”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故答案为:C
17.例句翻译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之:到,往
A翻译为: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
B翻译为:送她到门口。之:到,往
C翻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B
18.A:以示君威,错误。改容式车,翻译为: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
故答案为:A
1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驱驰、介胄、士”。驱驰:策马疾驰。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②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答案】20.已经;对……感到奇怪;A;C
21.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也” 表示肯定语气。御妻以肯定的语气回答御者的疑问:“但你的神情却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你。”“也”字表现御者之妻不满丈夫驾车的傲慢无礼,以及准备离开的坚决态度。
23.示例一:以御者之妻眼中的晏子坐车时“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的谦卑姿态,与御者驾车时“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的趾高气扬的骄纵进行对比,以强烈的反差体现了晏子身居高位,却不居功自傲,有着严于律已、志向深远、虚怀若谷的品质,使得晏子的形象更鲜明。
示例二:越石父原被囚禁,晏子发现他贤能,解救他于困厄之中,最终被晏子尊为上客,从越石父初为被囚禁者到最后成为上客前后身份的对比,以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晏子慧眼识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品质,使得晏子的形象更鲜明。(或以御者到大夫的对比事例也可)
【知识点】对比;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
(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仿照批注的格式来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解答本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例句的格式来完成。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莱国夷维人。他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凭着节约俭朴和尽力办事的作风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他担任了齐相之后,吃饭不吃两样肉菜,妻妾不穿绸缎衣裳。……
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过了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什么仁德,但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尊重。当我在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已了;既是知已却对我无礼,实在还不如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晏子做了齐国丞相,一次坐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偷看。她的丈夫替相国驾车,环抱着大的车盖,扬鞭赶着四匹马,意气扬扬,非常心满意足。不久,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其中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相,名声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想是那么深沉,常常表现出谦下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却替别人驾车,但是你的神情却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你。”从那以后,她丈夫就变得克制、谦虛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20.1句意为:已经当了齐国宰相以后。既:已经。2句意为:晏子觉得奇怪而问他。怪:对……感到奇怪。
3句意为:整肃衣冠向他道歉说。谢:道歉。故选:A。
4句意为:把他奉为上客款待。延:邀请。故选:C。
21.句意为:在路上遇到了他,就解下在左边的骖马替他赎罪,载他回去;故可断句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结合语句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但你的神态,得意洋洋,我因此要求离婚,“也”表示肯定语气,表现御妻不满丈夫驾车的傲慢无礼,以及准备离开的坚决态度。据此回答即可。
23.结合内容可知,文中的对比有:车夫妻眼中的晏子坐车时的神态和自己丈夫驾车时的神态做对比,以强烈的反差体现了晏子身居高位,却不居功自傲,有着严于律己、志向深远、虚怀若谷的品质;把越石父初为囚禁者到上客前后身份的对比,突出晏子慧眼识才,不拘一格赏拔人才的品质。据此回答即可。
24.【答案】(1)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2)全,都;害怕,惧怕
(3)B
(4)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5)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朗读节奏的判断。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断句。句意为: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据此断句。⑵本题考查读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作答。第一句的大意为:都不能拿出办法来;咸:都、全部;第二句的大意为: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惧:害怕、惧怕;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A:的,助词;代愚公挖山这件事,代词,B:表修饰。C:被;作为;D:介词,用;介词,凭,凭借。⑷本题考查翻译,注意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如: 啮 :咬;况:何况。大意为: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 仓舒 即曹冲,从文章的内容可知,曹冲 天资聪慧 , 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 ,曹操本人对他很偏爱和赏识, 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 ,而在曹冲因病而死这件事, 让曹操极为难过 ,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⑴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⑵ 1、全,都2、害怕,惧怕 ⑶ B ⑷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⑸ 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
【点评】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要点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要结合文中的事件或语句进行作答。
【附参考译文】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的智力。
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的地方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用刑很重。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不高兴,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太祖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太祖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恕的,前后有几十人。太祖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意思。
建安十三年(208)曹冲得了重病,当时十三岁时,太祖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太祖极为哀痛。文帝宽解安慰太祖,太祖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
【答案】25.①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②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告知周将军。
③不久,(皇上的车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④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俘虏。
26.涣散;严明;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27.文帝评价周亚夫是“真将军”。我觉得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贤明的君主。
28.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倒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式的流畅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重点词语:闻:听从,服从;令:命令;之:的。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
③重点词语:已而:不久;之:到;被:同“披”穿;
④重点词语:囊:从前,先前;若:像;固:本来;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根据“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可知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涣散,而到细柳营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营的军纪严明,通过对比,反映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概括。根据“"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几句,可见文帝先赞叹“此真将军矣”,然后把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做了对比。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汉文帝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特别是周亚夫不顾皇帝的威严,让皇帝遵守军营的规矩)并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等情节,可以分析出汉文帝是一个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在细柳营中,“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据此理解作答。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29.【答案】(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知识点】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根据给出的资料和下联对周亚夫的描写,可以确定上联的内容和司马迁获罪和写《史记》有关,因此可以示例:司马迁遭遇腐刑为李陵或司马迁忍辱含垢著《史记》。
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点评】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30.【答案】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人;从“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中可知,他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将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 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
故答案为: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点评】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和提干要求用通顺的语言即可解答。
31.【答案】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运用的是比喻修手法。
故答案为: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注意运用比喻要恰当,前后构成排比的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绛侯(jiàng) 都尉(dū) 军士吏被甲(bèi)
B.棘门(jí) 驱驰(qū) 可得而犯邪(yé)
C.按辔(pèi) 曩者(náng) 介胄(zhòu)
D.嗟乎(jiē) 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被”应读pi;B无误;C. “曩”应读nǎng;D.驽-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不闻天子之诏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吾欲人劳军
军细柳
【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到,往/助词,相当于“的”。B. 均为“派遣”。C.任,做/被。D.军队/驻军、驻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
A.使人称谢 非常感谢
B.明日,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
C.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者
D.上自劳军 他是个军人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D项“军”的古今义都是“军队”的意思。A:告知;谢意;B:第二天;明天;C:先头部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在前端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B.此真/将军矣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B. 此/真将军矣。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5.下列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词多义: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中不得驱驰
B.通假字:改容式车/军士吏被甲
C.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编年体通史
D.文化常识: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史记》——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周亚夫戍边将领的身份摆出,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最后迫于周亚夫的军威,不得已“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D项中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的原因是皇帝被周亚夫治军严谨和不媚上感动了,并非迫于他的军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
7.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了一系列意外。这一系列意外有: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周亚夫军细柳》内容可知,文帝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到了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将士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持兵揖”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8.填空。
(1)《史记》作者   ,字   ,   (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   ,   ”。
【答案】(1)司马迁;子长;西汉
(2)太史公传;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体裁);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文本的注释,注意对常识的拓展掌握。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史记》原名《太史公传》《太史公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鲁迅赞之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⑴ 1、司马迁2、子长3、西汉 ⑵ 1、太史公传2、太史公书3、纪传体通史(体裁)4、十表5、八书6、七十列传7、一百三十8、“史家之绝唱9、无韵之《离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9.军霸上 军:   
10.军士吏被甲 被:   
11.天子为动 为动:   
12.上自劳军 劳:   
13.天子且至 且:   
14.曩者霸上 曩:   
15.使人称谢 称谢:   
【答案】9.驻军、驻扎
10.同“披”,穿着
11.被感动
12.慰劳
13.将要
14.先前
15.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驻扎在霸上。军:驻军,驻扎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军中将士官吏穿着甲衣。被:同“披”,穿着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被感到。为动:被感动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亲自慰劳军队。劳:慰劳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将要到达。且:将要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先前在霸上。囊:先前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派人向周亚夫问候。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二、阅读理解
(2022八上·零陵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最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B.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A.不闻天子之诏 B.往送之门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何陋之有
18.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文章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细柳军营的军纪严明,凸显周亚夫治军有方。
19.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答案】16.C
17.B
18.A
19.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②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周亚夫军细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16.A翻译为: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壁门士吏”和“从属车骑”都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B翻译为: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介胄之士”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C翻译为: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D翻译为: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 “先驱”是名词,中间不可以停顿。
故答案为:C
17.例句翻译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之:到,往
A翻译为: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
B翻译为:送她到门口。之:到,往
C翻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B
18.A:以示君威,错误。改容式车,翻译为: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
故答案为:A
1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驱驰、介胄、士”。驱驰:策马疾驰。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②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举贤
[西汉]司马迁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涂③解左骖④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⑤。晏子攫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⑥于不知已而信⑦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⑧而赎我,是知已;知已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批注]“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我晏婴虽然没什么仁德,但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也”表达了晏婴对越石父请求绝交充满疑问,急于想从越石父口中得到答案的迫切心情。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⑨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⑩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越石父:齐国贤人。②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③涂;同“途",路上。④骖:古代一车四马,骖是两边的马。⑤绝:断绝,此处为绝交。⑥诎:同“屈”,受委屈。⑦信:同“伸”,受尊重。⑧感寤:认识,了解。⑨御:车夫。⑩自下:自处下位,表示自谦。 抑损:谦卑退让。
20.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提示 解释加点词意思[3、4空填序号]
联系课内文言文字词 既相齐:   
考虑词类活用 晏子怪而问之: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摄衣冠谢曰:A.道歉B.辞别C.感谢    于是延入为上客:A.伸长B.蔓延C.邀请   
2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虚词“也”表示判断、肯定或疑问等语气,仿照文中批注,揣摩下列“也"字的表达效果。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3.《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如下列示例。请细读《晏子举贤》,举一处运用对比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有多处对比。如: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凸显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使得周亚夫这一形象更加鲜明。
【答案】20.已经;对……感到奇怪;A;C
21.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也” 表示肯定语气。御妻以肯定的语气回答御者的疑问:“但你的神情却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你。”“也”字表现御者之妻不满丈夫驾车的傲慢无礼,以及准备离开的坚决态度。
23.示例一:以御者之妻眼中的晏子坐车时“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的谦卑姿态,与御者驾车时“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的趾高气扬的骄纵进行对比,以强烈的反差体现了晏子身居高位,却不居功自傲,有着严于律已、志向深远、虚怀若谷的品质,使得晏子的形象更鲜明。
示例二:越石父原被囚禁,晏子发现他贤能,解救他于困厄之中,最终被晏子尊为上客,从越石父初为被囚禁者到最后成为上客前后身份的对比,以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晏子慧眼识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品质,使得晏子的形象更鲜明。(或以御者到大夫的对比事例也可)
【知识点】对比;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
(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仿照批注的格式来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解答本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例句的格式来完成。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莱国夷维人。他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凭着节约俭朴和尽力办事的作风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他担任了齐相之后,吃饭不吃两样肉菜,妻妾不穿绸缎衣裳。……
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过了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什么仁德,但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尊重。当我在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已了;既是知已却对我无礼,实在还不如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晏子做了齐国丞相,一次坐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偷看。她的丈夫替相国驾车,环抱着大的车盖,扬鞭赶着四匹马,意气扬扬,非常心满意足。不久,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其中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相,名声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想是那么深沉,常常表现出谦下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却替别人驾车,但是你的神情却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你。”从那以后,她丈夫就变得克制、谦虛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20.1句意为:已经当了齐国宰相以后。既:已经。2句意为:晏子觉得奇怪而问他。怪:对……感到奇怪。
3句意为:整肃衣冠向他道歉说。谢:道歉。故选:A。
4句意为:把他奉为上客款待。延:邀请。故选:C。
21.句意为:在路上遇到了他,就解下在左边的骖马替他赎罪,载他回去;故可断句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2.结合语句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但你的神态,得意洋洋,我因此要求离婚,“也”表示肯定语气,表现御妻不满丈夫驾车的傲慢无礼,以及准备离开的坚决态度。据此回答即可。
23.结合内容可知,文中的对比有:车夫妻眼中的晏子坐车时的神态和自己丈夫驾车时的神态做对比,以强烈的反差体现了晏子身居高位,却不居功自傲,有着严于律己、志向深远、虚怀若谷的品质;把越石父初为囚禁者到上客前后身份的对比,突出晏子慧眼识才,不拘一格赏拔人才的品质。据此回答即可。
24.文言文阅读。
邓哀王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②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注释】①岐嶷(qí yí):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②宥(yòu):宽容,饶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
(1)用“/”给下列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咸莫能出其理 咸:    犹惧不免 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若成人之智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而刻其水痕所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C.而为鼠所啮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D.冲于是以刀穿单衣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5)《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文意做简要分析。
【答案】(1)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2)全,都;害怕,惧怕
(3)B
(4)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5)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朗读节奏的判断。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断句。句意为: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据此断句。⑵本题考查读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作答。第一句的大意为:都不能拿出办法来;咸:都、全部;第二句的大意为: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惧:害怕、惧怕;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A:的,助词;代愚公挖山这件事,代词,B:表修饰。C:被;作为;D:介词,用;介词,凭,凭借。⑷本题考查翻译,注意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如: 啮 :咬;况:何况。大意为: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 仓舒 即曹冲,从文章的内容可知,曹冲 天资聪慧 , 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 ,曹操本人对他很偏爱和赏识, 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 ,而在曹冲因病而死这件事, 让曹操极为难过 ,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⑴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⑵ 1、全,都2、害怕,惧怕 ⑶ B ⑷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⑸ 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
【点评】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要点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要结合文中的事件或语句进行作答。
【附参考译文】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的智力。
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的地方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用刑很重。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不高兴,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太祖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太祖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恕的,前后有几十人。太祖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意思。
建安十三年(208)曹冲得了重病,当时十三岁时,太祖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太祖极为哀痛。文帝宽解安慰太祖,太祖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
课文探究
25.翻译句子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6.从文中可以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   ,而细柳军的军纪   (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两军对比反映了__   。
27.文中的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你觉得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8.本文的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否离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25.①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②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告知周将军。
③不久,(皇上的车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④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俘虏。
26.涣散;严明;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27.文帝评价周亚夫是“真将军”。我觉得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贤明的君主。
28.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倒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式的流畅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重点词语:闻:听从,服从;令:命令;之:的。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
③重点词语:已而:不久;之:到;被:同“披”穿;
④重点词语:囊:从前,先前;若:像;固:本来;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根据“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可知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涣散,而到细柳营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营的军纪严明,通过对比,反映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概括。根据“"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几句,可见文帝先赞叹“此真将军矣”,然后把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做了对比。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汉文帝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特别是周亚夫不顾皇帝的威严,让皇帝遵守军营的规矩)并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等情节,可以分析出汉文帝是一个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在细柳营中,“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据此理解作答。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三、综合运用
29.一位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对出上联。(宽对即可)
司马迁为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受腐刑。他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为中书令,继续写作,终于完成《史记》。
上联:   
下联:周亚夫恪尽职守扬军威
【答案】(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知识点】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根据给出的资料和下联对周亚夫的描写,可以确定上联的内容和司马迁获罪和写《史记》有关,因此可以示例:司马迁遭遇腐刑为李陵或司马迁忍辱含垢著《史记》。
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点评】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30.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他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答案】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人;从“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中可知,他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将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 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
故答案为: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点评】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和提干要求用通顺的语言即可解答。
31.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苦难是一笔财富。对于天才它是一块基石;   ;   ;如果我们积极地面对苦难,人生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答案】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运用的是比喻修手法。
故答案为: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注意运用比喻要恰当,前后构成排比的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