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说课演示稿
《记承天寺夜游》
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十一课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入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悲凉的情怀。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以上要求,本课我将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说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师: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 生(齐):月亮。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
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美好的祝福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
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
一。
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
从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角度评价。
读准停顿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考考你
户
欣然
念
遂
盖
寝
空明
门
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于是 就
睡觉
澄澈明净
原来是
耳
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合作学习,读懂文本
想一想: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
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闲
你能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
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
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
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
,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
清高超逸的人。
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余秋雨
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和苏轼面对面
面对苏轼,你想和他说点什么?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