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归纳、概括生物膜的组成类型,提炼分析生物膜系统的概念,认同细胞中不同膜成分存在结构上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基于辩证性思维,分析细胞中各结构之间的关联,明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各部分结构联系在一起
1.生物膜系统组成
2.生物膜特点
(1)生物膜中,面积最大的结构是内质网,它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加工或合成基地。
(2)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各组分之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
(3)囊泡的移动为多种细胞器的膜质成分提供物质来源,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试绘制出细胞膜、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的关系概念模型。
提示:
二、细胞内各结构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1.分泌蛋白的概念
(1)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产生。
(2)作用场所: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
(3)实例:如抗体、消化酶和一部分激素。
2.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1)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2)合成与分泌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所经过细胞结构的顺序依次是e→c→b→a(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囊泡与物质运输
(1)运输物质类型。
①一类是囊泡膜上的膜蛋白和脂质等,参与细胞器的组成并完成特定的细胞功能。
②另一类是囊泡包裹的内含物,如一些激素、酶等,这些物质有的被分泌到细胞外,有的参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等。
(2)运输特点。
①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
②囊泡运输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4.生物膜系统存在的意义
(1)大大提高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效率,加强各组分间的交流。
(2)使细胞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1.用一定量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发现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核糖体以3H标记的亮氨酸为原料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高尔基体,导致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增加;然后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将该蛋白质经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导致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减小。
2.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膜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细胞膜膜面积增加。
[自主学习检测]——教材基础熟记于心
1.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和胆固醇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通过囊泡运入其他细胞器。( × )
提示:磷脂和胆固醇几乎全部都在光面内质网合成。
2.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一般不存在联系,独立发挥作用。( × )
提示: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可以通过囊泡相连。
3.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因为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细胞膜直接相连。( × )
提示:内质网与细胞膜可以直接相连,与高尔基体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囊泡间接联系。
4.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 )
提示:生物膜系统指真核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
5.细胞内不同膜结构的存在,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 )
6.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大体相同,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 )
提示: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膜中的磷脂分子不含胆固醇。
7.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有关膜结构只有三种,即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 )
提示:有关膜结构除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外,还包括细胞膜。
8.一般来说,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囊泡形成是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 × )
提示:一般来说,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任务一 辨析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任务突破1]
理解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如视网膜和肠系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2)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可通过囊泡实现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3)原核细胞仅具有细胞膜,不具有其他膜结构,因此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迁移应用]
[典例1-1] 下列关于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但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人体内具有丰富的生物膜系统,如肠系膜等
C.消化酶的加工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D.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提高了生命活动的效率和有序性
解析: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的。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无核膜和细胞器膜,无生物膜系统;肠系膜是人体内的膜结构,由多层细胞构成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消化酶的加工分泌过程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关,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生物膜系统将细胞隔成小的“区室”,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提高了生命活动的效率和有序性。
[任务突破2]
与囊泡有关的知识归纳
[迁移应用]
[典例1-2] (2022·湖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包裹在囊泡中的物质不一定被分泌到细胞外
B.核糖体中形成的多肽由囊泡包裹着送到内质网
C.光面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和胆固醇可通过囊泡运输
D.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物质可通过囊泡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建
解析:包裹在囊泡中的物质不一定被分泌到细胞外,如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包裹着水解酶形成溶酶体;在核糖体中合成的一段多肽由信号肽引导直接进入内质网,不需要囊泡包裹;光面内质网与脂质合成有关,而细胞内的磷脂和胆固醇属于脂质,由于内质网可以形成囊泡,因此可以通过囊泡运输;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高尔基体能合成果胶通过囊泡参与细胞壁的构建。
任务二 生物膜系统与细胞内
各结构的协调配合
[任务突破1]
1.构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模型
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
[迁移应用]
[典例2-1] 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图2中g、h、i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图1中的a、b、c都通过囊泡相联系
D.图2所示变化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解析:分泌蛋白形成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图2中g变化前后膜面积减小,表示内质网,h膜面积基本不变,表示高尔基体,i膜面积增大,表示细胞膜;图1中a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会形成囊泡;由上分析可知图2中三种膜面积的变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任务突破2]
归纳总结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不同的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具识别功能的糖蛋白含量也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3)在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体现了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迁移应用]
[典例2-2] 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细胞器的方式是( D )
A.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
B.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
C.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
D.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
解析:不同细胞器膜的转化不能随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内质网膜可以以囊泡的形式转化为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直接相连,但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器;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可以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完成细胞器膜之间的相互转化。
基础达标练
1.(2022·浙江三校高一联考)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生物膜系统的是( A )
A.硝化细菌 B.酵母菌细胞
C.变形虫 D.黑藻细胞
解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共同组成,而原核细胞(如硝化细菌)不含细胞器膜和核膜,故不具有生物膜系统。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变形虫、黑藻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
2.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 B )
A.在结构上直接相连的膜结构
B.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
C.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多种细胞器膜构成的,包括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
3.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
A.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
B.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
C.囊泡→高尔基体→内质网→囊泡→细胞膜外
D.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细胞膜外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正确顺序为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
4.(2022·名校协作体开学考)图①~④表示细胞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产生的囊泡都会与细胞膜融合
B.蓝细菌没有②结构,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C.③中可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
D.④含染色质,能合成部分自身所需蛋白质
解析:①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不都与细胞膜融合,如溶酶体;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②线粒体,但可进行需氧呼吸;③为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附着在上面,可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④为叶绿体,含DNA,也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质,能合成部分自身所需蛋白质。
5.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的多种细胞器,既相对独立,又协调配合有序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中( D )
A.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构成了胞间物质运输通道
B.肝细胞中核糖体可附于内质网,二者共同承担解毒功能
C.溶酶体源自高尔基体,内含大量水解酶,由双层膜包被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解析: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有解毒功能,而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为粗面内质网;溶酶体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都有DNA、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6.在人体细胞内有一套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核膜构成
B.生物膜系统可大大提高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效率
C.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D.细胞内的生物膜使细胞形成各区室,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有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对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重要作用,可大大提高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效率;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胞内的生物膜使细胞形成各区室,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7.下列关于细胞内囊泡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囊泡运输的物质主要有两类
B.囊泡运输物质过程需要多种信号分子
C.囊泡运输仅包括囊泡形成和运输过程
D.囊泡运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
解析:囊泡运输的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囊泡膜上的膜蛋白和脂质等,另一类是囊泡包裹的内含物;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8.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胰腺腺泡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C )
A.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a和d,b和f,c和d
B.在细胞中e的面积最大,占了整个生物膜一半左右
C.胰腺腺泡细胞中结构f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D.胰腺腺泡细胞中结构d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向e移动
解析:分析题可知,图甲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图乙中,d是内质网,e是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故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b和d,c和f;e是细胞膜,在细胞中c内质网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生物膜一半左右;f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d是内质网,e是细胞膜,胰腺腺泡细胞中,结构d内质网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向f高尔基体移动。
9.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C.④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
D.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
解析: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由此可见,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④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线粒体通过需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会发生图示过程。
10.(2022·七彩阳光新高考联盟联考)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可以吞噬病菌和形成分泌蛋白,其中甲、乙均为具膜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甲的膜、乙的膜、溶酶体的膜和细胞膜等组成
B.甲合成的蛋白质,经乙的加工修饰,由囊泡运输至膜外形成分泌
蛋白
C.溶酶体是乙通过断裂形成,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外来的
细菌
D.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析:图中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器膜(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都有单层膜)和细胞膜等组成;分泌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甲)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乙)加工、分类、包装,经过囊泡运输,最后通过胞吐至膜外;高尔基体(乙)断裂形成溶酶体,其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外来的细菌和自身衰老的细胞结构;结合上述分析,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1.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相互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结构主要是由 和 组成。
(2)在b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蓝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 (用图中字母表示)结构包被形成的细胞核。
(4)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图中 (用图中字母表示)结构。
(5)在人体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图中 (用图中字母表示)结构。
解析:(1)图中c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2)在b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的是d(叶绿体)、e(线粒体)。
(3)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运输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5)在人和动物细胞中,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图中没有细胞溶胶,只有线粒体e,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中心。
答案:(1)脂质 蛋白质
(2)d、e
(3)a
(4)f
(5)e
12.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部分示意图,①②表示相应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 ,这些物质首先在图中的结构①
中形成多肽。
(2)多肽链在结构② 中加工、运输,以 的形式形成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特定蛋白质。图中分泌蛋白分泌至细胞外,穿过 层膜,此分泌方式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在分泌蛋白运输中有重要作用。囊泡膜基本骨架是 。
囊泡的运输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信号分子和 的参与。
(4)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常用 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常用 法将它们分离。
解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这些物质首先在图中的结构①核糖体中形成多肽。
(2)多肽链在结构②粗面内质网中加工、运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特定蛋白质。图中分泌蛋白分泌至细胞外,是胞吐的方式,穿过0层膜,此分泌方式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
(3)囊泡膜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囊泡的运输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4)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常用差速离心法将它们分离。
答案:(1)氨基酸 核糖体
(2)粗面内质网 出芽 0 流动性
(3)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骨架
(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差速离心
综合提升练
13.(2022·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并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分子垃圾袋”边界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内质网提供
解析: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不能形成囊泡;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14.(2022·舟山高一质量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红豆中含有很强毒性的毒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由4部分组成,即34个氨基酸的前导信号序列、251个氨基酸的A链、263个氨基酸的B链以及连接A、B链的14个氨基酸的连接肽。经过相应细胞器的加工,最后形成含有514个氨基酸的相思子毒素蛋白,加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的A链和B链分别含有250和262个肽键
B.相思子毒素蛋白的形成过程会发生连接氨基酸分子之间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C.前导信号序列可能引导新合成的肽链转移到内质网继续加工
D.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解析: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的A链有251个氨基酸,B链有263个氨基酸,而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所以二者分别含有250和262个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需要在内质网中继续加工,需要在前导信号序列的引导作用下进入内质网;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5.(2022·浙江三校高一联考)接种新冠疫苗是当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图甲为某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某细胞分泌抗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该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
(1)图甲细胞中合成抗体的结构是 (填序号),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构成这些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 。
(2)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图甲所示细胞的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 培养该细胞,含有放射性的标记物被细胞吸收后作为 被细胞利用。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细胞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观察细胞中
,发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3)据图乙分析,在抗体的分泌过程中, (填细胞器名称)形成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其原因是囊泡膜上的 (填图乙中的名称)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 。
(4)科学家拟利用磷脂分子构成脂质体,把某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包裹入其中后,将药物送入特定靶细胞中发挥作用。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裹在图丙所示结构中 (填“药物1”或“药物2”)所在的位置。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⑤是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图乙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结合,将抗体排出细胞外。
(1)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②核糖体上;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该过程中的具膜细胞器有③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⑤线粒体;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所以可以用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该细胞,含有放射性的标记物被细胞吸收后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被细胞利用;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细胞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观察细胞中放射性出现的位置,发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3)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了交通枢纽的作用;根据图示,由于囊泡膜上具有蛋白质A,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所以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生物膜之间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4)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由于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以应该包裹在磷脂分子的尾部,即药物2所在的位置。
答案:(1)② ③⑤⑦ 生物膜系统 磷脂双分子层 (2)氨基酸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3)高尔基体 蛋白质A 流动性 (4)药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