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9.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猝至:忽然到来。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炽热:火热而猛烈。
C.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微妙:美好,美妙。
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
放射: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
4.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他们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必然联系。其主要方面是( )
A.有强烈的自信,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固执、勤奋地工作。
B.温和、沉静的性格。
C.坚持纯粹研究观念,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D.追求安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C.《美丽的颜色》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D.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美丽的颜色》节选,完成题目。
①玛丽 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 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 。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 ,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 过!
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 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⑧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⑨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 做的是 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作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⑩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他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6.依次给画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A.布景 猝至 吹嘘 壮汉 B.布置 突至 夸奖 男子
C.布置 猝至 吹嘘 男子 D.布景 猝至 夸奖 壮汉
7.第①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8.选文中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何作用?
9.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阅读传记《屠呦呦与青蒿素》,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她研发出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青蒿素获奖是集体攻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但屠呦呦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是能战胜一切的。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道。而屠呦呦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⑤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⑦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0.这篇传记主要记述了屠呦呦的 和 的事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B.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就属于这一类。
C.传记第⑦段“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主要原因是: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对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艰难历程的描写就很细腻生动。
12.第④段告诉我们: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改进了提取药物的方法。她这样做是从哪里受到的启发?改进的最关键的两种提取药物的方法是什么?
1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请参考示例,从第③④段中再梳理出一个因素并稍加说明(可以引用原文说明,也可以概括说明)。
示例:志向。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
14.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哪一个因素对你触动最大?请就这一因素谈谈你的感受。
三、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里夫人经常利用夏天水果上市的季节,购买便宜的水果自制成果酱,以供冬天时食用。除了做实验外,她还煮饭、烧菜、洗衣、照顾孩子及年迈的公公。
材料二 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 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夸耀可以穿好几年。但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1)这两则材料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如果让你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材料中的一位名人,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设置一个采访问题。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D
6.A 7.“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8.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9.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
10. 立志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 发明青蒿素的经过 11.D 12.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乙醇冷浸法 低沸点溶剂提取法。 13.示例: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选对研究方向,并具有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把从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素上;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14.示例: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说明其心无旁骛。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说明其坚持不懈。
15.(1)伟大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平凡的而且会生活的人。
(2)示例:袁爷爷,您好,您从事的事业如此伟大,而您的生活却如此简朴,对此您是怎样想的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