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2: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愚公移山
作者:列 子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概述故事情节。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领悟其思想意义。
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走近作者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疏通文意
方:面积
高万仞:形容极高
河阳:黄河北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谋:商量
汝:你们
献疑:提出疑问
置:安放
疏通文意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箕畚:簸箕,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诸:相当于“之于”
隐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荷:扛
反:通“返”
易:交换
疏通文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叟:老头
惠:通“慧”,聪明
长息:长叹
穷匮:穷尽
亡:通“无”
彻:通
疏通文意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操:持
负:背
陇:通“垄”,高地
厝:通“措”,放置
疏通文意
1.概述故事情节
背景:
设伏
方七百里,高万仞。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行动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决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成功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整体感知
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
为什么不直接写移山,而要先写太行、王屋两座山?
用夸张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为移山成功设伏,交待故事的背景。
太行 王屋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整体感知
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分别是什么?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深感迂塞之苦
他不能搬家吗
造福后代 确知移山之利
整体感知
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1.杂然相许 。
2.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表明移山是此山中人的共同愿望,表达上增加了文章生动性,避免单调。
整体感知
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山高大险峻
年老体衰
人员少
路途遥远
工具简陋
劳动艰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整体感知
1)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年龄大:年且九十;
目标大: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安置土石的困难;运输的路途遥远;工具简陋等。
2)在诸多困难面前,愚公的表现如何?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毕力平险。
3)刻画了愚公怎样的形象?
不怕困难、大无畏、认定目标敢于挑战。
形象探究
4)对比愚公与智叟的观点,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形象探究
5)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的观点正确。
对比
愚公
智叟
大智大勇
不智不勇
勇于奉献壮志雄心
冷漠逃避
有全面发展的眼光
用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持之以恒的与困难作斗争
向困难妥协低头
形象探究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
智叟
愚公之妻
献疑
讲真话、提问题
提醒众人正视移山的困难,是为了设法克服苦难
关切 忧虑
笑而止
自作聪明
很严厉的责备、十足的轻视、有意挖苦、嘲笑愚公的无能。
嘲笑 讥讽
思考:
智叟的作用?
智叟
自作聪明,嘲讽
关心:讲真话,提问题
愚公之妻
愚公
邻居小孩
不智:鼠目寸光
不愚:高瞻远瞩
嘲讽阻之
愉快助之
(衬托)
(衬托)
(对比)
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
试在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反衬手法的情节,并分析其作用。
一是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开头极写两山之宏伟,是为后来写愚公的决心移山做引子。
二是写操蛇之神的惧怕反衬愚公的矢志不移,更好地反衬其精神的伟大。
写法探究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写作特色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之妻献疑—遗男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斥—山神害怕告知帝—帝感其诚移山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愚公精神有哪些。
大智大勇、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思想探究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妻——献疑
遗男—助之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对比
板书设计
你熟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中,有哪些与《愚公移山》所歌颂的精神相近?请写出故事题目,并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