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它是细胞分泌的物质,
又是细胞行动的号角;
它维持机体的协调和稳态,
尽管微量,却精准、高效。
第3章 体液调节
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3章 第3节
目录
一、新课导入
二、新知探究
三、课堂练习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新课导入
问题探讨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等与激素调节有关。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3)其他化学物质: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4)范围
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新知探究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调节类型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地位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 起调控和主导作用 体液调节影响神经调节
作用途径
信号分子
反应速度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神经递质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比较长
实例1:体温的调节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产
热
≈
散
热
主要的散热器官: .
散热方式: 、对流、
、蒸发
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安静状态:肝、脑等
运动状态: .
2.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1)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骨骼肌
皮肤
传导
辐射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寒
冷
局部
体温
低于
正常
体温
冷觉
感受器
体温调
节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释放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增加产热
减少
散热
(主动)
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相关信息: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炎热
局部
体温
高于
正常
体温
热觉
感受器
体温调
节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多
汗液分泌增加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3)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人体体温调节有一定的限度。长期处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稳态会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寒
冷
皮肤冷觉
感受器
皮肤血管
收缩
汗腺分泌
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增加产热
(主动)
减少
散热
炎热
皮肤热觉
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多
汗液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增加散热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TR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垂体
TSH
体温调节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均为非条件反射
小结:
调节方式:
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
神经-体液调节
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来源: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2)去向:主要经肾脏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摄
入
量
≈
排
出
量
排出(主要)
肺通过呼气排出
排汗
排便
(主要)
中的水
产生的水
饮水
食物
代谢
肾脏
皮肤
大肠
2.Na+的来源和去路
3.水盐平衡调节
Na+浓度,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1)渗透压调节包括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的。
(2)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3)过程: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
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刺激
下丘脑
垂体
释放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
尿量
减少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
(-)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泌激素)
(4)下丘脑的作用:
神经—体液调节
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靶器官:肾脏(肾小管、集合管)
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5)抗利尿激素
4.血钠的调节
产生、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
靶器官:肾脏(肾小管、集合管)
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吸收。
醛固酮:
神经—体液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对维持稳态起重要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释放
尿量
(+)
主动饮水
垂体后叶
下 丘 脑
抗利尿激素
产生渴觉
大脑皮层
(+)
(+)
(+)
(+)
(+)
(-)
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
(-)
(-)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大脑皮层
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
小结:
调节方式:
水盐调节中枢:
渴觉的形成部位:
水盐调节中的反射:
相关激素: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人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不 同 点 来源
化学本质 多种多样
作用部位
发挥作用 后去路
相同点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除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或植物的筛管细胞)
突触小体
蛋白质、多肽、
固醇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特定的靶细胞、
靶器官
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
作用后
迅速失活
作用后可保持活性
作用后失活、被突触前膜
回收或转移到其他地方
1.都有生物活性;2.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3.都不提供能量;4. 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突触后膜
1.(2023·重庆市·月考试卷)在长跑和打球等剧烈运动中,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人体会发生多种生理变化,导致出现出汗多、脸红、乏累、肌肉酸胀等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出现脸红、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当热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至____________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散热。
(3)人在运动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这一刺激会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较多抗利尿激素,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结束初期,人的呼吸心跳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能促进骨髓造血,有的运动员会违规使用该激素类药物,检测运动员体内是否存在该类药物可采用检查____________(填“尿样”或“血液”)的方法。
课堂练习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出现脸红、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当热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引起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3)人在运动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这一刺激会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较多抗利尿激素,其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运动结束初期,人的呼吸心跳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比较长的特点。
(4)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能促进骨髓造血,有的运动员会违规使用该激素类药物,检测运动员体内是否存在该类药物可采用检查血液的方法。
2.(2023·湖北省·期末考试)卡塔尔世界杯于2022年11月正式开幕,来自六大洲的32支球队汇聚卡塔尔,为全球球迷带来64场足球盛宴,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球迷们欢呼、呐喊,热情奔放近乎疯狂的行为充斥着赛场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足球划出的弧线,惊喜、惋惜、狂欢、绝望等不断写在球迷的脸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足球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如呼吸紧促、心跳加快等,这是 调节的结果,人在剧烈运动时,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上升,此时会 (填“促进”或“抑制”)肠胃蠕动。
(2) 运动中出现脸红、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热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至 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引起 ,从而增加散热。运动员流汗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Na+,此时 释放的 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同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以维持了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足球运动员从接球到完成准确射门这一反射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说明人脑具有 的功能。
(4)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和球迷们心情依然兴奋,久久不能平息的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 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1)足球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如呼吸紧促、心跳加快等,这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上升,此时会抑制肠胃蠕动。
(2)运动中出现脸红、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热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引起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运动员流汗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 Na+,此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同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维持了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足球运动员从接球到完成准确射门这一反射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说明人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功能。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和球迷们心情依然兴奋,不能平息的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3.(2023·安徽省·单元测试)人体的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左右)。若体温偏离这个值,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过程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体温。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体温调定点________(填“上调”、“下调”或“不变”),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________(填“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引发的调节过程相近。
(2)一段时间内,如果新冠患者体温维持在38.5℃,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若持续该状态,患者常出现脱水现象,此时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使尿量减少。
(3)新冠患者高热时,口服布洛芬等药物后,机体通过________等生理性调节方式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
【解析】
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和水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解答】
(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体温调定点上调,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引发的调节过程相近。
(2)一段时间内,如果新冠患者体温维持在38.5℃,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大小关系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持续该状态,患者常出现脱水现象,此时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使尿量减少。
(3)新冠患者高热时,口服布洛芬等药物后,机体通过皮肤汗液蒸发(汗腺分泌增多)、皮肤血管舒张等生理性调节方式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