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消息二则 课件(共4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课 消息二则 课件(共4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07:47:05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优课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3春部编版八上语文精品同步课件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消息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1
2
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3
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学会写作。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渡江战役》
背景介绍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诗词颂读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1893-1976)
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溃退( ) 荻港( ) 泄气( )
歼灭( ) 要塞( ) 督战( )
摧枯拉朽( ) 锐不可当( )
kuì

xiè
jiān
sài

xiǔ
dāng
字词积累
理解词义
溃退:
督战: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军队)被打垮后而后退。
监督作战。
已经。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阻挡,抵挡。
情境任务
学校广播站新闻部准备招聘新闻社新社员,今天是考核环节,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请你一起完成相关的考核任务。
积累,知新闻
请关注课本单元导读、任务一和任务三内容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新闻?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各指什么?
2.新闻的三特点是什么?
3.消息的“六要素”“五部分”分别是什么?
新闻素养关
积累,知新闻
新闻知识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三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准确性
积累,知新闻
消息知识
how
(如何)
六要素
when
(何时)
who
(何人)
why
(何故)
where(何地)
what(何事)
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事 what
何人 who
何故 why
如何 how
积累,知新闻
消息知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结语——新闻结尾(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主要特征
时效性强
真实客观
审稿,理新闻
新闻审稿关
如果你是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对两则消息进行审核,看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
初读两则消息,找出各自的要素,完成下表。
审稿,理新闻
活动一:审要素
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初读两则消息,找出各自的要素,完成下表。
审稿,理新闻
活动一:审要素
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二十二日下午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 南渡长江 横渡长江
起因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三路大军业已被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读两则消息,明确各部分的内容,完成下表。
审稿,理新闻
活动二:审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再读两则消息,明确各部分的内容,完成下表。
审稿,理新闻
活动二:审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 /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精读两则消息,看看两则消息是否符合“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的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审稿,理新闻
活动三:审特点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性。两则消息的电头中的时间具体。
两则消息的内容是否重复?
审稿,理新闻
活动三:审特点
第一则消息主要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天中路军作战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
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全面报道渡江战役中、西、东路军的情况。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
因此,这两则消息不重复。
课堂总结
新闻相关知识
课文相关内容
六要素
五部分
三特点
要素全
结构清
特点明
课后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字词。
2.按照“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的要求完成两则消息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新闻知识:三特点、六要素、五部分
两则消息:要素全、结构清、特点明
2023春部编版八上语文精品同步课件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
毛泽东
第二课时
点评,析新闻
新闻点评关
请你就这两则消息(或其中一则)从写法和语言的角度进行评价,尝试做一名新闻评论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三路军中为什么详写东路军?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活动一:析写法
中路军最早渡江,而且前一则消息已详细报道,所以先略写;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略写在前,东路军详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主体部分是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安排详略,清晰合理。
点评,析新闻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活动二:品语言
点评,析新闻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大约”表示是约数,不是确数。这样表述更准确。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是实数,准确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
活动二:品语言
点评,析新闻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
(4)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
阅读下面句子,品析其中的动词和副词。
活动二:品语言
点评,析新闻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已经)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各)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已经)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活动二:品语言
点评,析新闻
(1)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动词能不能换用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句中的加点的副词和形容词能不能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已”改成“已经”,显得很拖沓,不干练!“诸”和“业已”文言词语,用词典雅,业已仄声收束,有语气变换感!
播报,读新闻
新闻播报关
在学完成两则消息后,准备对两则消息进行播报,尝试做一次播音员。
从两则消息中寻找有“我”字出现的句子。说说“我”这个词的作用。
活动一:寻“我”
播报,读新闻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3)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5)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6)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7)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8)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播报,读新闻
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一种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
播报,读新闻
活动一:寻“我”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不同。
活动二:悟“我”
播报,读新闻
第一组: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摧枯拉朽”“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用“纷纷溃退”“军无斗志”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活动二:悟“我”
播报,读新闻
第二组 :
A.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B.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地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坚固性,过低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我军的神勇,感彩鲜明。“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既是国民党东面防线的嘲讽,又有对我军英勇的赞扬。
你知道哪些毛泽东的诗词?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毛泽东?
播报,读新闻
民族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政治情怀: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 游泳》
人民情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七律二首 送瘟神》
山水情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 长征》
请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注意用陈述语气读出事情客观真实,用感叹的语气读出对敌人的嘲讽和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用停顿的方式读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
活动三:读“我”
播报,读新闻
采编,写新闻
新闻写作关
近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请你对此新闻进行采编,写一则300字左右的消息报道此新闻。注意“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并且学会了写消息,感受了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气势,体会了作者喜悦与颂扬之情。新闻里不仅有新鲜的时事,还有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伟大的新闻的背后,站立着的是伟大的人。伟大的新闻的底座,乃是伟大的情怀。新闻是一个社会的眼睛和良心,倾听门外世界,关注社会人生。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新闻,爱上写作!
课后作业
1.搜集一则消息,在父母或同学面前播报。
2.修改关于学校开学典礼的消息。
3.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写法:详略得当
语言:准确精准
情感:喜悦赞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