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昆明的雨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昆明的雨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7 昆明的雨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朴素、淡雅,读来韵味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他也因此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昆明)生活了七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昆明雨季特有的景物进行描写来表现昆明雨季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字音字形
辟邪( bì ) 鲜腴( yú ) 八卦( ɡuà )
鸡枞( zōnɡ ) 扳尖( bān ) 吆喝( yāo )
炽红( chì ) 绿釉( yòu ) 密匝匝( zā )
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1. 鲜腴 :新鲜肥美。
2. 张目结舌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3.炽红: 鲜亮的红色。
4.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课内精读
1.(考点:文意理解)文章标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
①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2.(考点:主旨情感)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3.(考点:句子赏析)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内容却隽永多味。试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此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的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4.(考点:段落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深化主题,言简义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和标题,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鸡枞(zōnɡ) 浓绿(lǜ) 炽红(chì) 篱笆(bɑ)
B.扳尖(bǎn) 绿釉(yòu) 旺盛(shèng) 晕倒(yūn)
C.辟邪(pì) 青头菌(jūn) 连绵(mián) 瓷杯(cí)
D.鲜腴(yú) 密匝匝 (zhā) 暮年(mù) 浊酒(zhuó)
A
【解析】B.扳(bān);C.辟(bì);D.匝(z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苔痕 扬梅 连绵不断 乱七八糟
B.格调 幺喝 妙手偶得 悬空倒挂
C.情味 一碟 饱合状态 随处可见
D.饱涨 翅膀 张目结舌 无可方比
D
【解析】A.杨梅;B.吆喝;C.饱和状态。
3.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着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为原则,多个网络平台设置了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
B.老舍在他的散文中,记录了云南的风景、人情、友情以及对云南的种种新奇而美好的印象。(“人情”包含“友情”,重复赘余)
C.2023年上半年,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季度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持续稳定。(“持续”和“稳定”语义重复)
D.为了防止贫困学生不辍学,教育部做出了免除贫困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的决定。(“防止”和“不”否定不当)
C
【解析】C.缺谓语,可在“持续稳定”后加上“提高”。
4.(2022乐山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①⑤②④ C.③⑤②①④ D.⑤③①②④
B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林家铺子》《大淖记事》等。
B.汪曾祺的散文体现了他对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
C.《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是“形散神聚”。
D.“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每个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A
【解析】A.《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爱上昆明这座城
李朝德
①从家乡曲靖到昆明140公里左右,沿途经过大大小小10多个车站。无论大站小站,火车都会停下。当地村民把装着熟鸡蛋和红薯的篮子举过头顶,乘客们半个身子探出车窗,与村民讨价还价。
②那是1985年,我还没有上小学。第一次出远门,去的是省城昆明,一切都觉得新鲜。
③火车“哐当哐当”行驶了6个多小时到达昆明。出站时天已经黑透,人们肩扛手提大大小小的包裹往一个窄窄的通道里走。我被喧闹的人群挤散了,拉不到母亲的手。我慌了神,“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④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小小的我感受到的是紧张和不安。
⑤亲戚家在火车站的背面,距离也就两三公里。印象中,要穿过一个长长的地下涵洞。出了涵洞再往南走,路面坑坑洼洼。40多分钟后,到达官南路旁边一个叫小街的村子。即便离昆明火车站不远,那里与家乡的农村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两样,周围有稻田、河流、竹林和低矮的土屋。
⑥但是,第二天清晨,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老家的农村还在沉睡,昆明的农村却已早早醒来。在自行车的铃铛声中,当地村民往城里涌去,或做工或卖菜,一派生机勃勃。这是老家农村没有的景致。
⑦那天,我跟着昆明亲戚家的一位小叔叔进城去。他带着我与昆明当地的孩子玩耍。我和那些小朋友很快就熟悉起来。我还赢了不少弹珠和好多张彩色小画。老家没有这样的小画,那是只有火柴盒大小的纸片,上面画着彩色的三国人物……临走的时候,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昆明小朋友送了我5张小画。
⑧那一刻,我开始喜欢上这座城市。
⑨再次来到昆明已是1998年,我到这座城市读大学。还是坐火车,但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多。火车上虽然依然拥挤,但是卫生条件已经好多了。列车员推着小车在车厢里走动着卖商品,小车里吃的喝的应有尽有。那时候的我,绝对想不到的是,后来火车一再提速,今天从昆明回老家,乘高铁最快半小时即可到达。
⑩那年,我们学校所有的文科类学生在龙泉路新校区就读。从新校区到校本部或到城里的书店买书,我们要转几次公交车。一路上,会经
过好几个村庄。那时,这些地方虽然叫村子,但已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很不一样。村中,家家户户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村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空闲的时候,我们也喜欢站在校内宿舍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村庄一天天地改变着面貌,渐渐与城市融为一体。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举办。印象中,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昆明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突然有一天,龙泉路尽头的围挡被拆除,一座三层立交桥出现在眼前。那时立交桥还没有通车,我们走到最上面一层眺望这座城市。〖ZZ(Z〗金色的黄昏,仿佛镶了金边的街道,欢声笑语的人群,夕阳下,一条条道路像镏了一层金,延伸开去……
后来我参加工作,也在这座城市。但我总感觉自己只是工作、生活在这里,我的家乡在另一个地方。工作后有一天去领户口本。当拿到新户口本,看见上面打印着“昆明市五华区某某路”几个字时,我的内心很欣喜,却又有些感伤。欣喜的是,我终于落户在了这座我喜欢的城市;感伤的是,从此,我不能像过去那样经常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了。
屈指算来,如今,我已经在昆明这座城市生活了整整24年,与我在故乡生活的时间几乎已一样长了。现在的我,已经分不清爱哪一个更多一些。
其他城市有四季,昆明可以模糊成一季,或者两季——旱季和雨季,有海鸥的季和无海鸥的季,有菌子的季和没有菌子的季。这座城常年绿树红花,日子在花开花谢中悄悄溜走,十分舒适自在。
那天,闲逛到昆明的官渡古镇。戏台上,有人正在盛装唱着花灯《昆明是个好地方》。台上的人唱得投入,台下的人听得入神。那一刻,我也听得入了迷。我突然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仿佛我已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很久……不知不觉中,昆明这座城已然成为我的故乡。
云的故乡,花之海洋,昆明这座城将我轻轻地揽入怀中。我感激脚下踏着的这片土地,也感恩这片土地上那些如我父老乡亲一般的人们。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6日,有删改)
6.(考点:梳理行文思路)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去昆明的缘由 心理或情感
1985年,未上小学 走亲戚 由①
1998年 ② 喜欢,与城市融为一体
大学毕业后 参加工作 欣喜与③
读大学
紧张和不安到喜欢
感伤,舒适自在
7.(考点:表现手法)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对比。将清晨时老家的农村和昆明的农村进行对比,生动鲜明地突出了清晨时昆明农村的生机勃勃。
8.(考点:句子赏析)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我”站在立交桥上看到的夕阳下昆明的街景,渲染出温馨和谐的气氛,表现了“我”对昆明的喜爱。
9.(考点:文意理解)第 段中关于花灯的描写是否偏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不偏题。借昆明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花灯”所唱的《昆明是个好地方》这出戏,既使文章富有昆明味,又间接表达了“我”的心声。“我”在昆明味里入了迷,说明“我”已经完全融入昆明这座城,昆明已然成了“我”的故乡,突显了“爱上昆明这座城”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