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作者作品
作者作品
人物作品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相关背景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遗嘱将其遗产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诺贝尔奖。
文体链接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导语:交代时间、人物及报道的主要事实
主体:详细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结语: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及地点
背景:介绍奖金来源,交代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主旨点睛
这则消息通过对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主要成就等进行简明报道,表明诺贝尔奖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赞扬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字音字形
遗嘱(zhǔ) 渗透(shèn) zhòng(仲)裁
拨款(bō) 逝世(shì) bān(颁)发
卓有成就(zhuó) 巨额(é)
词语释义
1.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2. 颁发 :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3. 建树 :动词,建立(功绩);名词,建立的功绩。
4.卓有成就: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自主学习
课内精读
1.(考点: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发稿时间、稿件来源,表明消息材料的真实可靠,表明新闻的时效性。
2.(考点:内容分析)消息第2段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有关情况?
①一一列举获奖者的有关情况充分体现了消息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②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获奖情况是万众瞩目的,详细介绍这些信息,既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又能凸显诺贝尔奖的重要性。
3.(考点:段落的作用)消息最后一段补叙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目的是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诺贝尔奖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公平性。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遗嘱(shǔ) 逝世(shì) 巨额(é) 贡献(ɡònɡ)
B.安慰(wèi) 颁发(bān) 投资(zī) 沸腾(fèi)
C.仲裁(zhòng) 渗透(shèng) 将领(jiàng) 建树(jiàn)
D.拨款(bō) 仲裁(cái) 憔悴(cuì) 评定(pín)
B
【解析】A.嘱(zhǔ);C.渗(shèn);D.评(p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颁奖 贡献 血青疗法 摧枯拉朽
B.遗嘱 承喏 风平浪静 锐不可当
C.举行 建树 融汇贯通 应接不暇
D.仲裁 巨额 力挽狂澜 呕心沥血
D
【解析】A.血清疗法;B.承诺;C.融会贯通。
3.(2022宜宾中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______。面对荣誉,屠呦呦______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______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______。
A.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 矢志 历久弥新
B.家喻户晓 一如既往 立志 长盛不衰
C.闻名于世 长此以往 立志 长盛不衰
D.家喻户晓 长此以往 矢志 历久弥新
A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云南普洱茶作为中国的名茶之一,更是十分深受大众的欢迎。(“十分”和“深”重复赘余)
B.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起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一直”“长时间”语义重复)
C.我们从不缺少民族的脊梁,“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临终前还始终念念不忘祖国和人民。(“祖国和人民”后缺少宾语中心语)
D.在这次关于阅读的辩论赛中,有人主张精益求精,有人主张博览群书,他同意这种观点。(“这种”指代不明)
C
【解析】C.“临终”和“始终”前后矛盾,应删去“始终”。
综合运用
5.【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诺贝尔奖是一个举世瞩目、对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奖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022年12月10日电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化学奖得主为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卡尔·巴里·沙普利斯和丹麦科学家莫滕·梅尔达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经济学奖则由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三名经济学家获得;文学奖被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
在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成就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7万美元)。
材料二: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在临终时留下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5个奖项(后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相关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诺贝尔奖正式颁发。一百多年来,几十个国家近千名学者和科学家相继获此荣誉。获奖者中,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8位华人科学家,还有2012年荣获文学奖的莫言,2015年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1)请根据材料一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02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2)请根据材料二,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①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科学及文学、和平、经济学等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奖项;②一百多年来,在近千名获奖者中只有10位华人获此殊荣。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大 风
莫 言
①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②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③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没着。
④“爷爷!”我惊叫一声。
⑤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⑥“爷爷,那是什么?”
⑦“风。”
⑧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⑨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⑩“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我揪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爷爷,你累了吧?”
“不累,孩子。”
“这风真大。”
“唔。”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6.(考点:句子赏析)联系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堤下的庄稼比作接到命令的士兵,把水中跃起的红鲤鱼比作一道道闪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风袭来时庄稼迎风倒伏,河里水飞鱼跃的情景;突出了大风的猛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①沉着冷静,在与大风对抗的过程中,爷爷表情不变,语气淡然;②坚强、有韧劲,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在大风中坚强挺立;③生活经验丰富,爷爷对抗大风时“弯下了腰”“钻进风里”“攥着车把”,动作利落。
7.(考点:人物形象分析)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8.(考点:拓展延伸)如果遇到人生中的“大风”,你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本文和以下材料谈谈。
材料: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选自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示例:面对困境要从容镇定,勇于对抗。在大风袭来的艰难时刻,“我”受到爷爷言行的激励,变得勇敢、坚强、机智,最终和爷爷一起渡过难关。由此可见,如果人生中遇到“大风”,要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最终才会获得胜利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