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白杨礼赞
茅 盾
新课导入
你都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句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柳
作者名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
MAO DUN
写作背景
Writing background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
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 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第三部分
课文讲解
研读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本文开头段的作用?
第一段独立成段,统领全文。
内容上:点明文章的描述对象是白杨树;强调白杨树“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总领全文;
结构上:照应标题,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起线索作用;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点拨:开头段的作用有哪些?
课文讲解
什么叫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课文讲解
文章开篇点明赞美的主题,第2段却转而描绘高原景色,为什么呢?
用烘托、映衬的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产生情绪
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作者感受
雄壮、伟大、单调
课文讲解
黄土高原的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自然景象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课文讲解
文章最后一段写“贵族化的楠木”用意何在?
对比手法
两种树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中蕴含着“不平凡”代表着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楠木是贵族化,代表着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课文讲解
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树
人
朴质
严肃
坚强
不屈
团结
力求
上进
象征本体
象征体
层层深入
象征概念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树干
笔直
片片
向上
以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式 ,层层递进,由赞美树到赞美人,从而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过渡自然,气势恢弘。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
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
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怎样将这种象征意义揭示出来的?
课文讲解
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
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
合作探究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普通是平凡,不平凡是伟大,即平凡中蕴含伟大。
白杨树在西北极常见,也易生长,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
但是白杨树有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品格和精神风貌,以及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因而它“不平凡”。
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文章总体是如何“礼赞”白杨树的?
景色美
形象美
精神美
生长环境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
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合作探究
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第2段描述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给作者的感受,先是“雄壮”又是“单调”,为接下来猛然见到白杨“惊奇地叫了一声”做衬托,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又说是“伟丈夫”,也是欲扬先抑。
扬抑手法的运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它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合作探究
本文有何风格?如何体现出来的?
阳刚雄壮的风格:
把白杨树放在西北高原这一阔大、粗犷的环境中写,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描绘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笔直”“紧紧靠拢”“不折不挠”突出其伟大精神;
不像多数托物言志作品委婉含蓄而是直接表达;
词语选用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感叹、反问、排比增强的语势。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 ,接下来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 ,第四自然段起 的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 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一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结尾。
不平凡
生长的自然环境
承上启下
外形
北方农民、哨兵
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