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3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3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08:47:58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A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和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B
C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写作背景
出处
背景
内容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文体知识
骈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听范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ā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ɡ)/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译 文
风和烟雾。
同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跟、随。
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译 文
浅青色。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凭借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译 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鸟鸣声。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译 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译 文
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指平息名利之心。
治理国家大事。
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
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整体感知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结构,思考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1):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
(3):写“奇山”,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草木、鸟兽,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
总说
分说
奇山异水
异水
奇山
新课精讲
1.第一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作者行舟的路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写出了天空的高爽明净。
写出了山的高耸。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江流随山形而曲折变化,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来源w.w.w.2.1.c.n.jy.c.o.m/
2.朗读第2段,思考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清
水急
3.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写水?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原文 手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从正面写水的清澈,也用“游鱼细石”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汹涌的大浪比喻成飞奔的马,写出了猛浪奔腾的气势。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清澈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流水湍急的动态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手法
“奇”的表现
4.第3段中,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思考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山的?
山之形
山之声
山之色
连绵陡峭
天籁动听
光影变化
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间的各种声响;通过化静为动,将本来静止的高山写得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陡峭和壮美;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谱写出一曲美妙的山间交响乐。
5.再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衬托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还含蓄地传达出喜爱自然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诗句 含义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考点:方位名词的特殊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任意东西
·
·
横柯上蔽
·
负势竞上
·
以为顺流下矣
·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
[答题技法]
方位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指向、朝向),可翻译为“向(朝、往)……”。
表示动作行为所及的范围或处所,可翻译为“在……”。
表示动作行为自哪个方向发出或从什么范围内发出,可翻译为“自(从)……”。
方位名词作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作主语,后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方位名词放在副词后而活用作动词。
介词结构前的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助动词后面的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方位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作动词。
深入探究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
写作特色
1.形声兼备,动静互见。
本文山水之形显于画面,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形声兼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声相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动衬静。
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文实写,共同表现“天下独绝”。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韵致。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生动地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热爱家乡山川,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学后感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的情感。然而,古代文人往往在不得志的时候才会想要避世归隐,寄情山水,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一般都希望能在世间有所作为,施展才华,因此留下许多抒写抱负的诗文。
结构梳理
与朱元思书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异水
水皆缥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清澈明净
奇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之形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视觉
听觉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
山之声
视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之色
由景生情
寄情山水
厌倦仕途
静态
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流湍急
古今异义与一词多义

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例句:一百许里
今:应允,或者,可能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古: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罪过,乖张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拓展延伸
《富春山居图》
位于浙江中部的富春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富春江的美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誉,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图》更是将它的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黄公望于古稀之年结庐富春江畔,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绘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据说画中所绘内容大部分是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绘富春江沿岸景物,山水连绵,起伏变化,具有写生特点,山体画法用大披麻皴,布局严整,画风雄秀,对后世山水画影响很大,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此图现存两卷,其一是题赠僧无用的“无用本”,另一本为“子明本”。清乾隆年间,“子明本”和“无用本”先后被征入宫,乾隆皇帝弘历定前者为真迹,后者为伪迹,嘉庆年间经重新鉴定后予以更正,以“无用本”为真迹,“子明本”为伪迹。“无用本”清初曾遭火烧,分为两段,较短的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