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妾妇(qiè) 畎亩(quǎn) 丈夫之冠(guān)
B.始龀(chèn) 穷匮(kuì) 河曲智叟(sǒu)
C.荷担(hè) 万仞(rèng) 魁父之丘(kuí)
D.介胄(wèi) 曾益(zēng) 按辔徐行(pèi)
2.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B.上自劳军(慰问)
C.固不可彻(彻底) D.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军中/闻/将军令 D.天接云/涛连/晓雾
4.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港珠澳大桥不仅树起了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了关键的动脉通道。
B.随着石宇奇在决胜局大比分击败桃田贤斗,使得2019苏迪曼杯正式落幕,中国羽毛球队以3:0的比分击败日本队,历史上第11次捧杯。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
D.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这就是林清玄先生赠予我们的幸福,先生真诚绚烂的文学心灵,也将永留于后世文坛的追忆里。
②当我们披荆斩棘,气喘吁吁,穿过无尽的生活暗潮,我们还是可以拥有一个梦。
③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宏大叙事,“鸡汤”常被嗤之以鼻。
④梦中有飞鸟的婉转和啁啾,更有月光下的风声和禅意。
⑤我却觉得,有时看点“鸡汤”倒也不坏。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④②③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尊称其为“亚圣”。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其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D.《渔家傲》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7.名句默写。(7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4)杜牧《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
, 。
(5)古诗词中,表现爱国之情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 。
二、综合实践。(7分)
8.今年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校在6月9日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校学生会已联系好博物馆王馆长6月9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文物知识讲座,安排宣传委员李华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2分)
李 华: ①
王馆长:李华同学,你好!
李 华:王馆长,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和您确认一下, ②
王馆长: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
李 华: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
(2)在准备文物图片展览时,李华同学为”太阳神鸟”拟写了一段介绍文字,请你帮他修改。(3分)
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它整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外层是四只首尾相接的神鸟,内层是十二支芒叶。【甲】圆形图案象征太阳,四只神鸟、以及十二支芒叶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四季、十二个月等天象与物宜。【乙】人们之所以称其为“大阳神鸟”,是因为它很可能象征着以太阳崇拜为中心的宇宙观的原因。“太阳神鸟”是一件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物精品,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1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1分)
(3)李华同学在标注“太阳神鸟”图片名称时,对使用楷书还是篆书有些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简述理由(1分)
(楷书) (篆书)
(4)讲座结束后,李华同学就“青少年与文物保护”这一话题对王馆长进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5分)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②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③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
(选自彭端淑《为学》)
【注释】①鄙:边远地区。②恃:凭借,依靠。③去:距离。④顾:却,反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汝之不惠 (2)虽我之死
(3)越明年 (4)富者有惭色
12.用“/”为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2分)
吾 数 年 来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 何 恃 而 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14.甲乙两文共同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粉皮子
董茂慧
①近郊有远房亲戚夫妻俩,丈夫叫木木,妻子叫水金。男的憨厚老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女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夫妻生孩子四男三女,因不识字,男孩就叫一巴二巴三巴四巴,女孩就叫大秀二秀三秀,我至今弄不清他们兄妹的学名,倒是这小名能脱口而出。夫妻俩非常勤劳,却依然过得极其窘迫。逢年过节或者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水金要强,不愿给人低头哈腰,便逼着木木去借钱,夫妻俩争执不下。通常的结局是:水金抄起棍子就打,木木兔子般从家里蹿出去,夫妻俩在村子里追逐,水金提着木棍追在后面。这一幕深深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②每年春节,客家人总是热热闹闹摆上好几天的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木木夫妻也会咬牙凑齐肉菜请经常接济他们的人家吃饭。幸而自家养猪养鸡种菜,需要花钱买的东西不多,宴席虽然简单倒也基本能过得去。每年都会跟随父亲到木木家做客,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席间有道常见的长汀客家菜—一粉皮子,原料是地瓜粉,用清水把地瓜粉调成稀糊,慢慢加上热水搅拌后平铺在铁板上蒸熟,起锅放凉后或切成细长条或切成小方片,最后晾干成硬片待用。因粉皮子过水后透明晶亮,被戏称为“镜子”,也称“葛粉”“玉粉”。煮熟后,大块的粉皮子莹滑油亮不易盛舀,所以厨师会把粉皮子切小:方片状适合用骨头汤氽煮加入香菇、猪肉、笋丝或鸡鸭内脏;细长条状适合用清水煮后捞起加入肉末、菜丝、香葱爆炒。木木家的粉皮子却是完整的一大张躺在汤盆的底下,客人们把汤和配料吃完了却没人捞得出粉皮子吃。
③几年皆如此,有邻居悄悄告诉父亲:“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边上坐着的小伙子听后表示不屑,站起来筷子勺子并用,使劲在粉皮子上挖出两小块,打上汤津津有味地吃了。上菜的大秀把汤盆端回厨房,没几分钟传出锅铲使劲敲盆的声音,伴着水金的叫骂:“哪个要命的,上辈子是不是饿死的哦,这样也要挖去吃啊……”骂着骂着,又哭开了,“明年我拿什么煮哦,又要花钱重新买!”厅里一桌客人听到哭闹停了筷子,全都傻了眼。意识到自己闯了祸的小伙子涨红着脸,贴墙悄悄地溜得无影无踪。我跟着父亲进了厨房,木木手足无措地呆立在灶头旁,不知道应该劝解老婆还是出去安抚客人,年纪较小的孩子围在水金身边齐声大哭,大家最终不欢而散。粉皮子的典故从此在村子和众多亲戚中传开了。
④七个孩子大多随了木木沉默的性格,闷声干农活做家务。老大一巴坚持边干农活边读书,到了初中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坐在屋檐下发了半天呆,便独自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县城去卖。不想在路上被自行车撞伤,野果滚了满地。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四季光着脚的一巴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榜样,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专大学,毕业分配在了城市。兄弟姐妹们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
⑤那日,木木新房门口的大坪里停满了小车,鞭炮放得满地通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有人说起了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A】 笑得前翻后仰:“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B】 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以前穷没办法,多亏大家不嫌弃帮我们。一巴他们昨天商量在村里设个奖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都有奖!”
⑥宴席从中午吃到月朗星稀才散,木木水金夫妻喝得醉如烂泥,被一巴兄弟们扛回房间。我们随着大伙一起告辞出来,没走多远,身后传来震天响声,朵朵烟花接连盛开,映出新房下一巴兄弟姐妹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孩子在追逐嬉闹,爷爷奶奶整张粉皮子的故事会有人讲给他们听吗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15.木木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通过哪些事进行对比来反映这一变化?(3分)
16.第⑤段中,有人说起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水金和木木谁“笑得前翻后仰”?谁“涨红着脸”?在【A】【B】处填写人名,并分析原因。(4分)
17.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2分)
18.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脱贫、学习、发展、勤勉……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感想。(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18题。(11分)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 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9.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找到自己的‘燃’点”中““‘燃’点”的含义。(2分)
20.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21.文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2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
四、作文。(50分)
23.根据要求写作。
冰雪消融时,那缕阳光令人愉悦;感受爱意时,那抹微笑令人温暖;超越过往时,那份自信令人坚定;国泰民安时,那种幸福令人自豪……今日,总有一种晴朗,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B(A.“冠”应读“guàn”;C.“仞”应读“rèn”;D.“胄”应读"zhòu")
2.C(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D(天接/云涛/连晓雾)
4.C(A.语序不当,应将“树起了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与“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了关键的动脉通道”对调;B.成分残缺,应删去“使得”;D.句式杂糅,应删去“为”)
5.B
6.C(《史记》是纪传体)
7.(1)似曾相识燕归来(2)采菊东篱下(3)贫贱不能移(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综合实践。(7分)
8.(7分)
(1)示例: ①王馆长,您好!我是复兴学校学生会的李华。
②明天的讲座,您能按约定的时间来吗?
(2)①删去“以及”“前的”“、”。(删去“以及”也可得分)
②删去“的原因”。
(3) 示例一:选用楷书。楷书规范端正,便于大家认识。
示例二:选用篆书。篆书古朴典雅,符合文物特点。
(4)示例一:如何增强青少年文物保护的意识?
示例二:青少年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可以做些什么?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5分)
9.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10.示例一:诗人因为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仅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示例二: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人格化,似乎花也如人一样因感时而迸出了泪珠(花上的露珠),鸟也如人一样因恨别而惊恐地鸣叫。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11.(1)同“慧”,聪明。(2)即使。(3)到了第二年。(4)神色。
1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14.对比。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译文】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15.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贫困时,置席请客不让切开粉皮子,要反复使用;
富裕后请客,宾主尽兴,并许诺年年请大家吃粉皮子。贫困时,交不起学费,只能四处借钱;富裕后,建起新楼房,准备设立奖学金。
16.【A】水金,【B】木木。水金“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性格直爽,从“笑
得前翻后仰”以及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可以看出【A】处是水金;木木“憨厚老实”,沉默寡言,从“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可以看出【B】处是木木。
17.(1)动作描写,“探”“盯”“吸”“吞”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木家的孩子们想吃宴席而不能吃的馋相,反映了木木家的贫穷。
(2)我读出了一巴能交学费的激动、兴奋;也读出了一巴求学的决心和迫切;还读出了上学的不易,生活困窘之下的辛酸。
18.示例:我想到的是“脱贫”这个词。木木一家的生活从困窘到富裕,在这个脱贫的过程中,既有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也有个人的勤勉与努力,还体现了学习与知识对命运的改变。(意对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1分)
19.指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或: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0.首先,提出观点“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接着,列举生活中一些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而状态颓靡者的例子,从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引用名句进行道理论证,指出“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21.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鲁迅的名言,列举黄大发和王继才的事例,论证了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2.“必然”表示确定不移;“可能”表示估计,不很确定。突出说明“燃状态”并不一定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或许会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体现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四、作文。(50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