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班2023年八年级语文预习单元检试题
第一单元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A.从容不迫 B.成竹在胸)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yíng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悄然不惊( ) ②轻yíng(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3)跳水姑娘吕伟夺魁,为祖国赢得了金牌,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美丽。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大众的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武装宣传游历。”其中的“大众的迁移”是指红军长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和善于表达。
B.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C.在东京奥运会上,由于全红婵出色的发挥,给大家留下深深的印象。
D.中国体育健儿们向全世界抒发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良好形象。
三、综合性学习
4.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解读《意见》时表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要转变观念,从过去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会至少一项体育技能。王登峰认为,如果《意见》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国民教育体系将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通道。
材料二:赛事体系的改革成为重点之一。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统一注册资格。整合学校比赛和系列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
材料三:体育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是文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通过体育进中考、进高考,让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成为对孩子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而且对升学和成长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让家长和社会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个观念的转变也会带动体育、教育工作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2)小刚以初三学习任务重为由,经常不参加课间操、体育课,你作为他的好朋友将如何劝说他呢?
(3)为了吸引更多同学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你能提出哪些好的建议呢?
四、语言表达
5.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自觉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我开这家无人书店的初衷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你付出一点,人家也付出一点,这个社会就可以良性循环。”店主李大姐告诉记者。
五、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①,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②。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④。
【注释】①苍黄:同仓皇。②慨而慷:感慨而激昂。语出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一句。③沽[gū]名:贪图虚名;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④沧桑:指沧海桑田。
(1)这首诗涉及的战役____________,诗中的“风雨”代指____________,句中“虎踞龙盘”指的是____________,“天翻地覆”指的是____________。
(2)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霸王”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什么观点?
(3)在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沧桑”一词在诗歌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则消息,完成各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 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 展中。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 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文章标题颇具匠心,请加以品析。
8.“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是电头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9.A处画线两句内容从结构上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试分析“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一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1.画横线BCD三句中,既有记叙,又有议论,属于议论的句子是 ,议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2.指出这一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13.这则消息的大意是什么?(请用最简短的语言作答)
14.文段中加点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15.文章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七、作文
16.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视、报纸、广播能够了解到许多新闻。那么你能针对班级、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件事写一则消息吗?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