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先缩手
后产生痛觉
问题探讨
思考: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缩手?这一过程如何发生?有何适应意义?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过程: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可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受伤。
: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缩手反射
2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 所产生的 应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注意:低等生物和植物无中枢神经系统,无反射
课堂小测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飞蛾扑火
√
思考:下列实例属于反射吗?
×
×
×
应激性
对“火”这种刺激的定向反应,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是虫体的全身性活动,属于趋性。反射一般只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的运动反应
趋性
反射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反射的完成需要依赖于什么结构?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将兴奋传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产生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反射与反射弧
【思考·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感受器
刺激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脊髓
效应器
1
2
3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
1
(1)反射弧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P23第一段)
感受器
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入神经
(2)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传入与传出神经元。大部分还需要中间神经元参与。
膝跳反射:2个神经元
缩手反射:3个神经元
一、反射与反射弧
【思考·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感受器
刺激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脊髓
效应器
1
2
3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
1
(3)以上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痛觉或感觉到腿被叩击,感觉是如何形成的?
请尝试写出该过程的图解。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一、反射与反射弧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结构部分 结构联系 功能 结构受损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入神经元末梢及特化结构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感觉神经(有神经节)
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脑与脊髓中相应的细胞群
分析、综合兴奋
运动神经
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出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产生规律性应答反应(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无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一、反射与反射弧
3.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反射弧完整
②一定条件的刺激(强度、时间)
③具神经中枢的多细胞动物
思考: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吗
×
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未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概念辨析:反射≠反射弧≠反应≠感觉≠兴奋
①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其
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
②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含5部分结构。
③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
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④感觉:(嗅觉、痛觉、味觉等)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
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⑤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的传导:a.在反射弧中传导 b.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脊髓→大脑皮层)
课堂小测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
① ,② ,
③ ,④ ,⑤ 。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感觉到腿被叩击 反射,原因是 。
(3)若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则伤者 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4)若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则伤者 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属于
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分析反射活动的过程
拓展:兴奋传导方向及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传入神经有) ②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小入大出)
③看突触结构找信号传递方向
课堂小测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反射
B.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一个神经元才能完成
C.反射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因此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
D.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结构基础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D
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能形成反射。( )
判断:
×
脊髓前角主管运动,后角主管感觉,造成小儿麻痹的病毒对脊髓前角有非常大的亲和力,对脊髓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然后造成患儿的瘫痪,但是感觉一般是正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软瘫、没有力量、肌肉肌力减退、肌张力减退、浅反射减退,长时间后就会出现关节变形,如足内翻。
拓展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
思考:患者体检无膝跳反射,其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哪个环节可能受到损伤?
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的神经元
所有的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吗?我们来测试下。
听到这个声音你想到什么?是不是这个画面?
人天生就能将此声音和消防车相联系么?
2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反射的分类
实例: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
特点:先天、不可改变、不需大脑皮层参与。
特点:后天、可改变、需大脑皮层参与。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
实例: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与非条件反射有没有关系?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上述事例说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
反射之间有何关系 (P24)
讨论:
说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2)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怎样
才能维持下去 (P24)
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讨论:(3)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若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
狗听到铃声, 还会分泌唾液吗?
不会
(P25)若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一听到铃声,就不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4)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吗 分析原因。
(P25)不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3.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P25)
①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②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
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③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
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意义
持续时间
反射数量
联系 先天具有,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般是永久的
有限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其他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适应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可以消退的(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几乎是无限的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课堂小测
1.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D
D
练习与应用(P25)
一、概念检测
1、反射弧是反射结构的基础,判断:
(1)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
(2)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做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
(3)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
×
×
C
1、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
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如果
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
(3)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 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填“能”或”不能”)。
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提示:实验并没有反映大脑对屈腿反射的控制,只是说明了在没有
大脑的情况下屈腿反射依旧可以完成。
练习与应用(P25)
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后肢肌肉)
练习与应用(P20)
2、若你家养了猫或狗,要让其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