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它是人体内的护卫队,
日夜巡视,紧张有序;
病菌、病毒,癌变细胞,
都将被它视为“非己。
细胞战士、分子武器,
让“非己”成分销声匿迹。
第4章 免疫调节
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第1节
目录
一、新课导入
二、新知探究
三、课堂练习
右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可能被病菌感染了。
问题探讨
新课导入
一方面,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同时它作为易被观察的免疫器官,肿大后可以起到指示机体是否被病菌感染的作用,能用于判断疾病状况;另一方面,扁桃体作为人体的器官,充血肿大后易形成脓肿,表现出吞咽食物时有疼痛感等症状, 同时引发其他并发症状。
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单抗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迁移到胸腺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新知探究
(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作用: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免疫器官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免疫器官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 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免疫器官
1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免疫器官
1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它能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免疫器官
1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1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免疫细胞
2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免疫细胞
2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病原体表面存在的,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的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
(4)抗原呈递细胞(APC):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2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②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③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等分泌,可使细菌溶解,病毒失活。
免疫活性物质
3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决定簇
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作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隐藏在抗原内部,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以后,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知识拓展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1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和粘膜达到内部组织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病原体,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杀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当病原体足够强大,突破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就会引起特定的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特异性。
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1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组成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斗争中形成;特异性;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卫功能 归纳总结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功能异常时,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课堂练习
1.(2023·天津市·期末考试)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很多病原体,体内也有病变、衰老的细胞,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C. 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主要依靠浆细胞
D. 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
课堂练习
【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A正确;
B、巨噬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
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主要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监视和自稳三大功能,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故选C。
2.(2023·天津市·期末考试)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信号分子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B. 图1中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C. 注射抗PD—L1抗体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
D.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PD—L1抗体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分析】由图1可知,TCR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A、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
B、由图1可知,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TCR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使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B正确;
C、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即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C正确;
D、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为了降低免疫排异,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D错误。
故选D。
3.(2023·安徽省·单元测试)新冠肺炎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患者常有腰背发酸、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溶菌酶属于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
(2)呕吐和腹泻会使人体水分流失,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机体分泌的___________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课堂练习
(2)
【解析】
本题依托新冠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考查免疫调节,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溶菌酶属于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活性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既能识别新冠病毒,又能识别流感病毒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3)呕吐和腹泻会使人体水分流失,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4)幼儿接种某种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同种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系统接受该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4.(2023·云南省·单元测试)流感在我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热发烧与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有关,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当体温调定点调至39℃左右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增多,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同时下丘脑经传出神经支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热量减少,使体温升高,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散热量。
(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激活B细胞时,需要的两个信号分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对B细胞的激活也有促进作用。
(3)合理膳食、锻炼身体能增加机体免疫能力,有助于机体康复,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机体容易出现癌变,机体能够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课堂练习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
【解答】
(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热发烧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当体温调定点调至39℃左右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同时下丘脑支配的皮肤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 汗腺分泌减少,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使体温升高。
(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抗原可以直接接触B细胞,刺激B细胞,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B细胞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3) 机体能够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