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愚公移山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愚公移山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6: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3 愚公移山
部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得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
讲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
噢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新知讲解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 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太行( ) 万仞( ) 惩( ) 魁父( ) 荷担( ) 叩石( )
垦壤(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 厝东( )
雍南( ) 陇断( )
kuì

yōnɡ
kuí
chénɡ
shuānɡ
hánɡ
rèn
kòu
jī běn
cuò
lǒnɡ
chèn
rǎnɡ




新知讲解
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分别质疑愚公移山的行为,但是质疑的目的不同,语气自然也就有差别。其妻献疑,是出于关心的目的,担忧移山的艰难,要读出关切的语气。智叟嘲笑愚公自不量力,要读出讥讽与嘲笑的语气。




新知讲解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新知讲解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新知讲解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玉河南济源之间。




新知讲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者后辈。

尽、全。
直。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小山名。
如……何,把……怎么样。
新知讲解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况且。
哪里。
放置、安放。
合音词,相当于“之于”。
古地名。
肩负、扛。
用箕畚装土石。
敲、打。
复姓。
寡妇。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更替。
季节。
同“返”,往返。
语气词。
新知讲解
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
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新知讲解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老年男子。
同“慧”,聪明。
严重。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幼儿,小孩。
即使。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没有话来回答。
新知讲解
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儿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
新知讲解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神话中的大力神。
停止。
放置、安放。
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指神话中的天帝。
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新知讲解
始一反焉( )
甚矣,汝之不惠(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一厝朔东( )
无陇断焉( )
通“返”,返回
通“慧”,聪明
通“无”,没有
“措”,放置
通“垄”,高地
新知讲解
通假字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寒暑易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何苦而不平
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方向。
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古义:愁什么;今义:不值得。
新知讲解




达于汉阴
无陇断焉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新知讲解
跳往助之( )
隐土之北( )
甚矣,汝之不惠( )
代词,指愚公
助词,的
助词,无义
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副词,将近
副词,况且


新知讲解




其妻献疑曰( )
其如土石何( )
代词,他的,指愚公
以残年余力(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介词,凭,靠
连词,用来


新知讲解
有子存焉( )
且焉置土石( )
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肯定
代词,哪里


汝心之固
求之下流,固颠
(顽固)
(本来)
新知讲解
面山而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头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新知讲解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即 “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被动句:帝感其诚。(“帝”是被感动者)
省略句:杂然相许。(承前省略主语“家人”)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第一段写山的高大有何作用?




交代山地理位置,用夸张手法写山的高大,交代故事背景,为后文山被移走埋下伏笔,衬托愚公形象高大:山越高大,移山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决定和勇气就越突出 。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怎样看待第二段“其妻献疑” ?“杂曰” ?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轻,说了其妻真实想法。其妻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增添文章的波澜。
众人针对愚公妻子所“疑”,纷纷献策,表明愚公移山有群众基础,照应了前文“杂然相许“,显示众人热情,说明愚公意志代表大家意志,目标一致,团结一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
这是侧面细节描写,生动写了七八岁孩子天真热情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辛,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三是从表达效果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怎样理解河曲智叟“笑曰”,愚公“长息”?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 何在?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河曲智叟“笑曰”用了神态描写表达了对愚公的责备,轻视”挖苦“”讥笑“尽在语言中。愚公“长息”愚公移山早已成竹在胸,迎难而上。
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有“贬词褒用”的作 用,“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以“天神移山这样神话结尾作用?
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实现愚公宏伟抱负,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这种神话结尾,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区别。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或: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7.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古代寓言神话中有那些与《愚公移山》意义相同?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7.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古代寓言神话中有那些与《愚公移山》意义相同?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8、什么是愚公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 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愚 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抱 负,对人力的无穷力量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伟大,一个平庸。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 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显示愚公的气魄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对比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对比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衬托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全文篇幅较短,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简陋的,而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遥远的,如此移山,看来更是“愚不可及”。这些都是进行烘托渲染,而且这些仅仅是事物表象,及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起来——原来他的见解远远超过一般人,真是“大智若愚”啊!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故事中的对话不仅有展开情节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如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是用商量的语气征询家人的意见,由此引出妻子的“献疑”;妻子的“献疑”,表示了对移山的关心,又引起全家讨论“焉置土石”的问题,引出移山行动的开始;河曲智叟的“笑而止之”,表现了其思想顽固,引出愚公的驳斥,由此过渡到神话的结尾等等。人物不同的语言都充分反映了各自的形象特点。
愚公移山
背景
下定决心
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必定成功
开端
发展
太行、王屋山高大(体积)
高潮和结局
本在冀州南、河阳北(位置)
愚公九十面山居(原因)
毕力平险众释疑(献策)
残年余力甚不惠(讥讽)
山不加增人无穷(反驳)
愚公精神动天地
夸娥二子负二山
移山不易
迎难而上
移山坚定
战胜自然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豫南(  )   万仞(  )   孀妻(   )
始龀(  ) 叩石(  ) 箕畚(  )
魁父(  ) 穷匮(  ) 一厝(  )
朔东(  ) 雍南(  ) 冀州(  )
返回













rèn
shuāng
chèn
kòu
běn
kuí
kuì
cuò
shuò
yō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近
曲折,绕远
放置、安放
尽、全





肩负、扛
更替

(7)汝心之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无陇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
隔绝


返回
顽固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无陇断焉。
C
返回
【点拨】A项,“反”同“返”,往返。B项,“惠”同“慧”,聪明。D项,“陇”同“垄”,高地。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杂然相许
D.吾与汝毕力平险
返回
C





【点拨】A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B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D项“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5. 下列特殊句式中,属于倒装句的是(  )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点拨】①句是定语后置句,②句是谓语前置句,③句是被动句,④句是省略句。①②属于倒装句,故选A。
返回
6. 名句默写。
(1)《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中,表现运送土石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的信心和勇气。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寒暑易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返回
始一反焉
而山不加增
[2023年1月天津和平区期末改编]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题目。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聚室而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家人
赞同
于是,就
同“返”,往返
返回
返回
8.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其一犬坐于前
B.甚矣,汝之不惠   渤海之尾
C.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D.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D
【点拨】A项,代词,他的/其中的;B项,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助词,的;C项,表修饰/表转折,却;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返回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苦于山北面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比不上寡妇和孩子。
10. 依据上下文,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把“甚矣”提前,强调不聪明的程度,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句式相同。妻子的话合情合理,智叟的话尖刻夸张,表现了他对愚公移山的反对。
C.“如太行、王屋何?”和“其如土石何?”都是反问句,但智叟的一个“其”字,表达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D.妻子提出“且焉置土石”的疑问,反映了她对移山的担心,体现她希望愚公知难而退。
【点拨】其妻的“献疑”不是反对,因为前文“杂然相许”表明了全家人支持的态度。“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只是其妻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不是阻止。
【答案】D
返回
11. 晋人张湛曾用“屈其理而服其志”来评点智叟与愚公辩论的结果,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理”和“志”的角度谈谈张湛这样说的理由。
“理”的角度: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愚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完成移山的事业。
“志”的角度:从“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不惧艰难,毅然移山,只为造福后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