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3份,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普洱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3份,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30 20:32:56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问题研究 感知狮城—新加坡
新加坡的自然条件
主要经济部门
新加坡标志--鱼尾狮
.2008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4000多美元,这一指标已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从1965年建国开始,仅用了短短的30多年,新加坡就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羡的经济奇迹。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资料1 新加坡地理环境简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图1,12),由新加坡岛及附近约60个小岛组成。面积647,5平方千米,入口484万(2008年)。靠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自然资源匮乏。
东南亚的范围中 国马  来  群  岛南
海半



屿大洋洲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
(伊利安岛)巽他海峡卡里马塔海峡望加锡海峡菲律宾群岛东南亚政区中 国柬埔寨新加坡印   度   尼   西   亚菲律宾东帝汶新加坡1.位置和范围23°26′N0°100°E120°E经纬度位置中 国马  来  群  岛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海陆位置: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咽喉”中南半岛马 来 群 岛太平洋印度洋世界航运中的地位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日本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原料,对海运依赖大。总之,马六甲海峡是日本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被称为“海上生命线”。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热 带 季 风 气 候热 带 雨 林 气 候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干湿季分明终年高温多雨1、从交通位置看: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从经济位置看: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
2、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市场狭小。1. 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
炼油、石油化工、钻井平台制造
修造船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对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重要的港口(海上交通要道及世界石油贸易的发展,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1、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2、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等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新加坡只能发展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部依赖进口。3、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发展的?  长江三角洲依托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凭借便利交通引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周围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拓展谢谢观赏!“泛亚铁路”和湄公河的开发泛


路泛 亚 铁 路修建泛亚铁路的意义 (1)经济意义
①现实优势互补。云南、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在资源、产业、人才、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互补性。 ②促进双边贸易。③节省运费与运输时间。④加快湄公河流域的开发。(2)战略意义: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就可以通过陆路进入中国,还可以从泰国、越南等国家获得粮食补给,“一旦发生战争,可打破霸权主义的海上封锁,保证国家战略安全”。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 请分析其有利因素有哪些?
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返 回课件40张PPT。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要素的
不同,人们将世界划分为东亚、东
南亚、南亚等十三个分区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一、区域
1、概念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①区位特征:即区域都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具有一定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边界可变性:有些边界明确,有些不明确;
边界可能发生变化。
③内部相对一致性:区域内部的特定地理要素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④等级上的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区域的特点:
①、区位特征
②、边界可变性
③、内部相对一致性
④、等级上的层次性傣族竹楼陕西窑洞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存在差异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为例: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短。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气候条件差异③.土地条件差异南方水田松嫩平原:为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较多长江三角洲:为肥沃的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较少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P2思考题: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纬度差异。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降水量:长江三角洲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
松嫩平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环境差异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开发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低下2.长江中下游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科技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名》P5城镇向周边发展,呈现由点到面的特点;产业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加大,资源不断消耗,环境受到明显破坏明显不协调资源耗竭或技术、产业落后导致集聚效应减弱,整体呈现萎缩状态资源的耗竭使区域优势丧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加剧思考: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并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则成为了我国的重化工基地?练习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粘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练习 4、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 )

A、30°N从中部穿过
B、东临黄海和东海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南端
D、东端有125°E穿过练习 5、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短
B、降水较多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练习 6、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B、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练习 温故而知新!课件43张PPT。卖点:GPS为什么这款手机如此抢手?卖点是什么?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谁能举例说明呢??不仅可闻其声,而且可见其人。可视电话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世界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邮购。网络购物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在世界各地的与会者组织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大厅里,人们远隔万里也可以举行会议。电视会议通过互联网实现老师、媒体、学生的自主交流,任何人均可享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远程教育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二、遥感(RS)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一、地理信息技术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 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分类(简称3S):遥 感(R 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1.概念:3.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汶川地震 、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防御监测资源调查二、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事物进行远距离的感知。1.概念:2.主要工作环节和功能:航空器航天器遥感工作示意图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收集、记录传输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辐射或反射电磁波3、遥感的优势和特点 (1)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化
(2)探测范围大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准确掌握观测数据
(5)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是地图的延伸。凡是应用地图或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4、遥感的应用:遥感应用:p7洪水监测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及组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其组成由卫星(24颗)、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等三大部分组成。2.特点及应用: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
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测绘、军事、通讯、城市等(如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卫星定位系统)。a.空间部分——卫星星座3、GPS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由21颗工作卫星和三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人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b.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c.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PS信号接收机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1)军事GPS的应用——定位、导航车辆跟踪 紧急援助 交通指挥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2)交通GPS的应用——定位、导航(3)救援2、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4)旅游与娱乐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2.程序: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信息源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3 、GIS的应用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1)GIS技术在 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分析城市现状,进行有效管理,实施未来规划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与管理用于生态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包括重点污染源管理)、评价、预测与模拟等。五、数字地球:1.概念:2.原理及应用: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
问题:读下面示意图说出“3S”的关系.⑵区别: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
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⑴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