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永久的生命
理清结构,感受生命的永久
1.请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理清结构
2.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
生命易逝
外在现象
生命永久
内部特征
生命奇迹
知识卡片
议论性散文之“议论性”:
观点明确
思维严密
品析语言,感受生命的意义
1. 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并结合文章及实际谈谈看法
2.请画出你难以理解的语句,同学交流。
知识卡片
议论性散文之“散文性”:
论说层面广泛
富有感彩
充满理性色彩
知识卡片
议论性散文:
也称哲理散文、哲思散文,就是采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兼具议论性和散文性,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起来,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拓展阅读,了解议论性散文
课下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及勃兰兑斯的《人生》,同时思考这几篇散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并积累文中的精辟语句。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
一个平凡的人,在执著之后,将会伟大!
—— 王克华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
扎西卓玛
罗素:(1870--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逻辑学家。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
整体感知:
朗 读 课 文,思 考: 罗 素 为 何 而 生,具 体内 涵 是 什 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我为什么而活着
饥饿的侵袭
死于流弹的平民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为何而生?
“给自己活着的理由,人生才能奋力前行。”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灵的笔,为自己勾勒出一幅灿烂的理想图,200字左右。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销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fán zhí着,màn yán着,随处喧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疲倦( ) ②暂时( )
③fán zhí( ) ④màn yán (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__”
zàn
juàn
繁殖
蔓延
销
消
返回
喧
宣
2. [2023年1月北京顺义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A】我国著名作家邓拓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劳动是不二法门。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天除了上堂说法之外,还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B】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百丈禅师!
(1)【A】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B】处画线句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将句末的句号移到后引号内。
百丈禅师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
返回
3. [2023年1月北京顺义期末改编]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自古英雄出少年。新时代中国青年_______,具备远大志向和坚不可摧的意志;______,不虚度光阴年华,积极向学;______,及早确立爱民、安民、利民的价值情怀;_______,积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建立事功。
①应学以立功 ②应学以立德 ③应学以立志 ④应学以惜时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B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