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陶器符号(汉字的起源)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2.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文字,商朝)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3.金文(商朝)特征: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代表书法家:李斯4.小篆(秦代)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特征:
偏宽、对称整齐5.隶书(始于秦朝,通行于汉魏)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6.楷书(东汉末年)特征: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代表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钟繇(创始人)
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7.行书(晋代)特征: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
代表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8.草书代表性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唐:张旭、怀素小结:汉字的起源、演变与特征1.陶器符号(汉字的起源)2.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文字、商朝)3.金文(商朝)4.小篆(字体长、图案美、秦朝)5.隶书(偏宽、对称整齐、秦朝)6.楷书(方正规矩、汉末)7.行书(清晰活泼、晋)8.草书(写意奔放、晋)书法的五种字体 汉字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发展趋势:由繁到简、由呆板到艺术化、由规矩到奔放。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下列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图五小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是以哪种字体笔画为基本形式的? 篆书(二)画中有诗1.起源:新石器时代岩壁、地面、陶器表面:质朴与浪漫。2.丰富: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3.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1)分类按技法分类:工笔和写意左:顾恺之《女史箴图》(工笔)
上:苏轼《枯木怪石图》(写意)按题材分类:人物、山水、花鸟(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人物画)(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山水画)(元)王冕《墨梅图卷》(2)含义与特征 含义:中国画,又称“国画”,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等。 特征:不求形似,注重情绪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精粹:山水画与文人画:(1)山水画: 自然风景主要内容 ,如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等,一般气势雄壮、意境深远,以意境为灵魂。
代表人物:王维、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右图:
(宋)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绢本水墨)2.文人画:特点:代表:王维(鼻祖)、苏轼等。融合多种艺术、注重诗意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三)金声玉振 1.先秦:中音乐艺术已较为发达,战国出现了青铜编钟等乐器。
2.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各地、各民族音乐,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3.东晋:清商乐,清婉细腻柔美。
4.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5.明清: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发达,产生一大批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
(1)产生于夏商时期。
(2)发展:汉代。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需要,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3)鼎盛:隋唐。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创作出许多优美动人的新作品。
(4)衰落: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但形式比较华丽公正,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起源:傩戏:祈求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春秋战国以后: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唐代:梨园: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宋:瓦舍。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窦娥的生动形象。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王实甫《西厢记》等。1.元杂剧: 汤显祖,明代传奇剧作大家,作品代表着典型的东方风格,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2.明传奇剧:四大声腔、水磨调
3.京剧:(1)产生发展:①来源:徽戏、汉戏、昆曲、秦腔四大徽班进京(乾隆年间)②孕育:③正式形成:1840年(2)艺术成就唱腔: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角色:生旦净丑。
地位:集中体现中国戏曲精华,故为国粹。
生指一般男子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旦指一般妇女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丑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国粹”京剧京剧美在何处?
请欣赏。配乐美,
唱腔美,
动作美,
服装美,
布景美,
化妆美,
唱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