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
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2.隋朝3.唐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官方)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1.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指世界和事物中具有次序、条理、法规、规律。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 神学化
宋明理学=儒家+道教+佛教 思辨化2.基本流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周敦颐和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
3.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二程观点: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的核心是“仁”。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把握“理”。
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气学”一派。程颢像 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程颐像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探究事物(世界)的本原而得到其中的知(理)。程朱理学的观点世界观: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方法论: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道教)(佛教)(儒家)存天理灭人欲(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儒学经典。影响(四)陆王心学和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南宋“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2.王明阳明中期(1)背景
A.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B.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3)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2)主张
A.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B.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致良知——良知是天理。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儒学的新形式;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理”;唯心主义;继承孔孟的“仁”“礼”。?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恐怖的三寸金莲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五)理学的影响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背景: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10·广东文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C 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判断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先产生1.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2.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①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②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