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原诗赏析、情景性默写与课内外练习等(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考点:
1.原诗、译文与赏析
2.经典语句赏析
3.理解性默写
4.选择题
5.课内阅读
6.课外阅读
【考点研究】
一、原诗、译文与赏析
原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结构内容
1.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生动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4.尾联以“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主题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笔法
二、经典语句赏析
全文
问题1 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问题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问题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问题4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答案 “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问题5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 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问题6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答案 初、早、新、渐、浅
问题7 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答案 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
问题8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 、 、草没马蹄,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答案 燕啄春泥,花迷人眼
问题9 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答案 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浪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声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衣,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问题10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答案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①“早莺”“新燕”是早春特有的景物;②“几处”说明早莺尚少;③“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④“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⑤“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⑥“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 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问题11 (衡阳中考)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动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②______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答案 ①早莺争树、新燕筑巢的情景; ②静态。
问题12 (湘西州中考)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 示例一: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空中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描写,体现出早春时节万物的生命活力。 示例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活力,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
【考题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紧扣题目,写出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从宏观入手,交代游历额地点,勾勒出西游早春轮廓的)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紧扣题目,写出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从宏观入手,交代游历额地点,勾勒出西游早春轮廓的)的诗句:“ ,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5.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
”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余兴未阑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余兴未阑的诗句:“ , 。”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两句诗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两句诗是:“ , 。”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选择题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D【解析】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2.C【解析】此题要注意,与上两题要求不同,是选错误的项。阅读全文,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诗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即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点,所以C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3.C【解析】A项,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B项,首联“水面初平”写的是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白云与水面相连接;D项,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行不足”是说西湖东面的美景观赏不够,十分喜爱。
4.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
4.C【解析】“被困整整三个月”“ 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错,连三月:连续多个月。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古代的“三”是指“多”的意思。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5.D【解析】D项中“现实世界”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诗人想像中的天上的街市的美好。
6.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6.C【解析】初春的小草刚刚发芽,远处一看有绿意,但小草还没有铺满地面,所以到近前又看不到了,所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为适合。
7.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B【解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一廊两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串珠成链,运河风情延绵传承,与西湖、西溪齐名的又一重量级旅游产品浮出水面。
B.鉴别《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美,就是要品味诗中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境界和情趣。
C.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常常忘乎所以,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经历。
D.面对女儿不礼貌的回答,父亲气冲斗牛,恨不得打她一顿。
8.A【解析】A.延绵:延续不断的意思; B.鉴别:审察辨别。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C.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D.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根据各项划线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本题应选A项。
9.下列诗歌的体裁不全是律诗的一组是( )
A.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高》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过故人庄》、崔颢《黄鹤楼》
C.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崔颢《黄鹤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A【解析】律诗一般有八句,而且要求颔联、颈联对仗。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只有四句,应为七言绝句。因此本题选A。
10.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唐
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 《春》 朱自清 现代
10.B【解析】《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1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又称“长勺之战”。《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11.B【解析】B错误,曹操是文学家,文学家与“诗人”的称呼还是不同的。
1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12.B【解析】B错,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云脚初平水面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衣沾不足惜,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13.D【解析】A句应该是“水面初平云脚低”, B句应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句应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为D。
1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C【解析】A中“惟”应该是“唯”;B中“雁”应该为“燕”;D中的“荫”应为“阴”,因此答案为C。
三、课内阅读
(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动词的妙处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 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 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
4.钱塘湖即 ,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 。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考点解读】
1.景色与特点
2.线索
3.解释词语
4.别称
5.直抒胸臆
6.动词的妙处
文本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1 《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 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 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答案 早春;早莺、新燕、浅草、争暖树、啄春泥(答对两个即可)。
问题2 《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诗人行踪;三;四;对偶。
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所以,本首诗歌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来构思全诗的。按照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的,“三、四”两句应该为“颔联”,按照律诗的知识,第三联即颈联是要求运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
问题3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
答案 ①向阳的树;②不够。
解析 ①根据诗歌的意思,“暖树”的意思为“向阳的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暖洋洋的树”。 根据诗歌的意境,“不足”的意思应该为“不够”,不能理解为“不值得”。
问题4 钱塘湖即 ,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 。
答案 西湖;西子湖。
解析 钱塘湖,即西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著名潟湖,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问题5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答案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解析 爱(最爱)。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问题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案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解析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四、课外阅读
(一)白居易《春题湖上》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分析这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春题湖上》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是对湖上春光所作的整体概括。
B.湖上风景如画,作者却因不忍离别而心绪烦乱,故写群峰用以“乱”字。
C.诗人写景远近有序,善用比喻,衬染分明,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
D.诗歌尾联一改之前绘形绘色的笔触,直抒胸臆写出西湖春色的动人力量。
2.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均为白居易的咏西湖春景的佳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
【考点解读】
1.对《春题湖上》的理解和赏析
2.分析这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
文本1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文本2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1 下列对《春题湖上》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是对湖上春光所作的整体概括。 B.湖上风景如画,作者却因不忍离别而心绪烦乱,故写群峰用以“乱”字。 C.诗人写景远近有序,善用比喻,衬染分明,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 D.诗歌尾联一改之前绘形绘色的笔触,直抒胸臆写出西湖春色的动人力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诗人因不忍离别而心绪烦乱,故写群峰用以‘乱’字”错。“乱峰”指参差不齐的山峰,并非写诗人情绪。通观首联,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次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由此可知,首联中,作者满心愉悦的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故选B。
问题2 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均为白居易的咏西湖春景的佳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
答案 《春题湖上》由清新的山水图景写到像碧毯线头的早稻,不仅体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还体现了诗人对湖区农事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 《钱塘湖春行》侧重写早春西湖湖光天色、鸟雀花草带来的清新与生机,表达诗人饱览西湖春景的愉悦陶醉与流连忘返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春题湖上》。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由此可知,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体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还体现了诗人对湖区农事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 其次分析《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颔联、颈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尾联中,诗人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全诗紧扣“春行”二字展开,诗人信马而游,以“行”为构思脉络,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诗人饱览西湖春景的愉悦陶醉与流连忘返之情。
译文1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群山环绕,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一片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毛毯上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 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这风景如画西湖。
赏析1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至于“言外余情”是什么则要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从艺术上看,《春题湖上》最精采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同时,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情,也在这几个比喻中自然地隐隐泄出。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一二句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画图”二字是诗眼,下五句皆实写画图中景,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