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8: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白杨礼赞》作者茅盾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民,及其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龟虽寿》告诉我们:寿命长短,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胶鬲(gé)
D.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
3.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译: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B.行天下之大道。(译: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C.曾益其所不能。(译:增加他所不能干的事情。)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必先/苦其心志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准则,标准)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委屈)
二、基础知识综合
6.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三、对比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从容谓吏曰
④见闻者无不流涕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3)结合甲、乙两文的文意,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四、课内阅读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 (委: ) (去: ) ②亲戚畔之(畔: )
9.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12.“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
事例:
五、综合性学习
1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
(2)将“了”改为“的”
7.(1)①真正、确实。
②准则。
③对……说,告诉。
④眼泪。
(2)①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②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3)D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8.①委:放弃 去:离开 ②畔:同“叛”,背叛 9.D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①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12.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1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