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21:39: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人李贺有“__________”之称。
2(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作者)。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_____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________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4.诗歌首联中的“压”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的妙处。
5.“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
6.诗的开头以“_____________”这一动词表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的局面;“甲光”与“_______________”相对,展现出守军将士的雄姿
7.首句用_______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_________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自选一角度,做一赏析。
9.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呈现的画面。
10.王安石对此诗首联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 ”请从诗歌赏析角度为王安石解疑。
11.请从声和色的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12.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
13.开头两句是如何表现战争的紧张气氛的?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
14.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展现的场景。
15.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_______和______。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6.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①“____”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②____;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③____的情感。
1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18.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诗句?
19.简要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尾联借用___________(填写作手法), 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之情。
21.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2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4.这首诗豪迈奔放,具有雄浑壮烈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诗歌的这一特点。
2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26.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7.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28.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了“黑”“金”“燕脂”“紫”“红”等浓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B.诗歌第一二句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是写景,也是写事,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C.“临易水”表达出将士们悲壮激烈的豪情;“霜重”点明天冷霜重,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战争形势的严峻。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参考答案
1. 边塞 诗鬼
2.(1)唐代 李贺 (2)示例:美丽的秋色中,军营中的号角之声响彻整个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给人雄浑壮烈、黯然凝重之感。
3. 示例:①悲壮惨烈(惊心动魄等) ②英勇无畏(誓死报国等)
4.“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5.打开,铺开的意思,金色鱗片似的光亮(不断)铺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气势,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6.压 黑云
7. 黑云 人马众多(兵临城下或来势汹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8.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9.示例: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10.“黑云压城”用比喻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则是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11.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意思对即可。)
12.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这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诗句可用来描写长城内外特有的景色,取其秋声萧瑟,号角悲壮之意;也可用于描写战争场面。
13.示例一:“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示例二:用“黑云”比喻压城敌军人数众多、气焰嚣张,借阳光下铠甲的金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色彩对比鲜明,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示例三:把敌军的来势凶猛与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进行对比,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言之成理即可)
14.示例:凶猛的敌军似黑云翻滚,向我孤城逼压而来,大有城倾墙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铠甲熠熠生辉,将士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15. 高昂士气 爱国热情 夸张
16. ①压/摧 ②艰难/悲壮/环境恶劣 ③誓死报国/爱国
17. 听觉 视觉
18.故事:荆轲刺秦,易水诀别。
19.君王筑高台拜将,把军队托付给我,我愿仗剑杀敌为国捐躯。这里用典故表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0. 典故; 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坚决杀敌、忘身报国之情
21.“黑云、金粼、燕脂、夜紫、红旗”等词。
22.这两句诗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作者借此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3.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4.示例: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25.C 26.C 27.C 28.C 2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