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梦回繁华》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梦回繁华》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11: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2 梦回繁华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毛宁,1975年生,曾担任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知识链接
《清明上河图》由漂亮精美的彩绢制作而成,设色华美富丽,内容丰富逼真,生动地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兴隆、社会稳定的面貌。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说明文按照“总分”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描摹了画中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和社会价值,饱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字音字形
坊( fānɡ ) 汴河( biàn ) 题跋( bá )
绢本( juàn ) 田畴( chóu ) 料qiào( 峭 )
tuó( 驮 )队 bá( 跋 )涉 漕运( cáo )
舳舻( zhú lú ) 纤夫( qiàn ) 摩肩接踵( zhǒnɡ )
qiú jìnɡ( 遒劲 ) 沉檀( tán ) 络绎不绝( yì )
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1.摩肩接踵: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2.络绎不绝: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3. 遒劲 :雄健有力。
课内精读
1.(考点:段落的作用)文章开头部分交代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华景况有什么作用?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2.(考点:标题的含义)标题“梦回繁华”富有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3.(考点:说明顺序)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①整体运用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②画作的主体内容主要运用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把画作分成三部分,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4.(考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说说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①突出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②列数字。列举确数,如说明画作尺寸;列举约数,如“人物有五百多个”说明画作中的人数,准确而严谨。③引用。如用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直接引用文献,清楚而有权威性。④打比方。如用“乐章”比喻长卷的画面布局,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给人带来一种艺术美感。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hàn) 田畴(chóu) 漕运(cáo) 春寒料峭(shāo)
B.题跋(bá) 驮队(tuó) 汴梁(biàn) 摩肩接踵(zhǒnɡ)
C.绢本(juàn) 岔道(cà) 纤夫(qiàn) 络绎不绝(yì)
D.沉檀(tán) 簇拥(zú) 遒劲(qiú) 长而不冗(rǒnɡ)
B
【解析】A.峭(qiào);C.岔(chà);D.簇(c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擅长 城郭 设色 细至入微
B.拓展 覆灭 枢扭 内忧外患
C.瀚林 踏青 摄取 舳舻相接
D.疏密 宏敞 桅杆 重峦叠嶂
D
【解析】A.细致入微;B.枢纽;C.翰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尽管路人已经对两人进行了劝说,但他们的争吵声仍余音绕梁。
B.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条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C.每年春节,这条主街总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不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
A
【解析】A.“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北宋末年虚饰的盛世繁华。(“看到”和“盛世繁华”搭配不当)
B.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发现、审视艺术作品之美是非常有趣味的事。(“审视”和“发现”语序不当)
C.《清明上河图》中所涉及的人物大约有500多人。(“大约”和“多”语义重复)
D.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满足”后缺宾语)
A
【解析】A.“通过”和“让”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
③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④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⑤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A.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⑤②③①④
C
综合运用
6.【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往往与二十四节气有关。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惊心动魄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踢蹴鞠、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
材料二:谷雨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示例:清明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联系两则材料的内容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①时间的确定;②谷雨节气的由来;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谷雨后农民进入农忙时节。
(2)材料二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知识?
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社火①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被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
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有删改)
【注】①社火,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7.(考点:文意理解)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
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
8.(考点:内容概括)细读第⑤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9.(考点:句子理解)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
10.(考点:词语理解)请简要谈谈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幻灯片”的理解。
“幻灯片”的本义是指一种由文字、图片等制作出来的加上一些特效、动态显示效果的可播放文件。在文中指历史更迭、王朝的兴替是中国历史的鲜活载体,表现出中国的悠久历史。
11.(考点:段落的作用)请简要谈谈文章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②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美好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