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藤野先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藤野先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19: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时间 : 年 月 日
课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藤野先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3.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法 学法
导入聚焦“伟大”品味“伟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书标题,强调“藤”字。)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屏显第37段并齐读。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齐读并思考什么是“伟大”。朗读后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指导点拨。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法 学法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过了。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比较:(屏显)·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诵读并表演: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诵读法,通过替换词语比较阅读,体会人物品质。通过比较,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小组讨论,进而体悟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 学法
感受“伟大” 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 学法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反复朗读。对比(屏显):东京也是这样。东京无非是这样。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④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⑤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3.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比较朗读。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 学法
升华“伟大”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结合补充的材料,反复朗读体会鲁迅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提问激趣
作业设计 拓展阅读
莫言《我的老师》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王蒙《华老师,你在哪里》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 伟大? 伟大。 伟大!
教学反思 课堂的教学实践必须紧紧围绕课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点拨者,教会孩子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审阅签字 2020 年 12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