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2-03 19: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
促进生长: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1.作用机理: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作用两重性3.作用特点1)与生长素浓度关系:DAB: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
B点: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为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BC:随着生长素浓度继续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降低。
C点:对根生长不影响。
CD: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1.作用机理: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作用两重性3.作用特点1)与生长素浓度关系:低浓度有促进作用
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多多少少将花盆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茎背向地面生长,根总是向地生长,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根端近地侧浓度高却生长缓慢?——提出猜想
1、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是否相同?2)敏感性:
器官不同—— 根 >芽 >茎
成熟情况——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3)应用实例1、顶端优势
2、根的向地性实例一:顶端优势(1)概念: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2>3>4>1抑制促进(2)形成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 在 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 ,使侧芽的生长受到 。侧芽部位敏感抑制(4)农业应用摘除顶芽(3)解除措施果树的修枝;棉花的摘心 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什么特性以及运输方式?两重性 主动运输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实例二、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的浓度高于远地侧。远地侧近地侧(1) 由于 作用, B处生长素浓度较A 处____,茎对生长素敏感性___, 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2)由于 作用, 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____,根对生长素敏感性___,____处生长受抑制,_____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低B高DC重力重力高重力高进一步思考:1.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根、茎生长的方向如何?
2.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特点吗?茎的背地生长不体现横向生长生长素(IAA)
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
在生产上较少应用。生长素能不能大规模地应用?为什么? 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
(一)概念α-萘乙酸(NAA)、2,4-D等。二、生长素类似物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无嫩芽,扦插后不长出根;B:有嫩芽,扦插后长出少量的根;C:有4个嫩芽,扦插后长出很多根。
(二)农业应用扦插植物枝条的时候可不要忘记去叶留芽,为什么?芽能产生生长素过多叶片会导致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过多。 扦插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下端,枝条容易成活2、用于除草剂 (2,4-D)适用于麦田、稻田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用高浓度的除草剂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有子果实步骤:在花蕊成熟之前去掉雄蕊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无籽果实3.促进果实的发育 使用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籽蕃茄4、防止落花落果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植株
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保花 保果 三、探究活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2. 实验原理: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1.实验目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3. 实验过程:(1)取同种植物的枝条,进行相同处理,然后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
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浸泡法:把插条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
深约3cm,处理几个小时至一天。(2)将五组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配制好的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组枝条的基部浸泡在清水中,均深约3cm,处理3小时。(3)将处理完毕的枝条进行相同的扦插。处理方法(4)几天后,取出枝条洗净,记录每根枝条
生根的数量或生根的长度。4.实验结果:5. 实验结论: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且具有最适浓度。是否精确?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