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关键词:是否含有碳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磷、硫、氯等。注意: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
物。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
H2CO3、碳酸盐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
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例1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B.都是有机物
C.碳元素化合价相同 D.都是无机物例2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盐酸(HCl) B.碳酸(H2CO3)
C.醋酸(CH3COOH) D.硫酸(H2SO4)AC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结构复杂3、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2、种类繁多(1千多万种)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
甲烷(CH4),Mr=16
乙醇(C2H6O),Mr=46
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
聚乙烯[(C2H4)n,n=1000~10000],
Mr=28000~280000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 四、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
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食盐 ②淀粉 ③蔗糖 ④油脂 ⑤蛋白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B大米马铃薯高粱玉米面粉富含淀粉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制剂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塔”
本节知识点:
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3、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课件20张PPT。第2节 糖类和油脂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1 人为什么要摄取淀粉? 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产 生的? 淀粉有哪些用途?
问题2 哪些食物中富含淀粉?如何验证淀粉的存在。
问题3 你知道什么是“低血糖”和“糖尿病”吗?低血糖是怎么造成的?医院里是如何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的?了解这些知识后你有何感悟?
问题4 常见的食用油有哪些?油与脂有什么区别?油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怎样提取? +水淀粉 葡萄糖 释放能量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180 g 葡萄糖 2804 kJ热量
问题1人为什么要摄取淀粉? 问题2 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产生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绿色植物还能把合成的葡萄糖转化为蔗糖、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葡萄糖的来源A 人体内淀粉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 葡萄糖C 食草动物体内微生物分解消化纤维素产生葡萄糖B 自然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问题3 淀粉有哪些用途? 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生成酒精大米马铃薯高粱玉米面粉问题4、请说说哪些食物中富含淀粉? [活动与探究]活动一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1、检验淀粉:
某食物中加入碘水或碘酒呈蓝色,则含有淀粉
问题5 你知道什么是“低血糖”和“糖尿病”吗?低血糖是怎么造成的?人体内血糖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问题6 你知道医院里是如何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的吗? [活动与探究]
活动二: 检验样品中是否含葡萄糖?2、检验葡萄糖:
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到沸腾,生成红色沉淀物,则样品中含葡萄糖。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例: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在常温下呈固态的叫脂例:牛油、猪油问题7 油与脂有什么区别?问题8 油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问题9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简报》
现在有些不法商贩,采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方法,欺骗和坑害消费者,向食用油中掺入米汤,向奶粉中掺入面粉,大肆制假,你有什么简便可行的办法来揭穿他们的把戏?交流讨论1、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饮食习惯是否科学?(1)早晨睡懒觉,上学怕迟到,不吃早饭。(2)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常常是早餐匆匆忙忙,午餐马马虎虎,那么晚餐一定要丰丰盛盛才对得起委屈了一天的胃。(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有少数都市时尚女性为保持苗条身材而不吃或极少吃主食,这种做法是否适当?如果长期下去对健康会有何影响?交 流 讨 论2、某学校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透明密闭)。在阳光下,请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A交流讨论3、用学到的知识解释: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逐渐消廋?交流讨论4、农村在冬季常以糯米、高粱等作为原料酿出香甜可口的“米酒”,但这些米酒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很浓的酒味,请你简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交流讨论5、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一些地下组织经常互通“无字密信”,请根据所学的化学原理设计一封无字密信?对方如何解读?课件23张PPT。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一、蛋白质
1、存在与作用
2、成分及与氨基酸的关系
3、性质
(1)盐析
(2)变性
4、检验
取样,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二、维生素
1、存在与作用
2、维生素C的性质——酸性和热不稳定性第3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1、蛋白质的存在和作用 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 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作用: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
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
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2、蛋白质成分、及与氨基酸的关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性质1、
蒸馏水饱和硫酸铵溶液蛋清蛋白质的盐析:在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现象:有固体析出,加水后又溶解,是物理变化,是可逆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性质加热硝酸银浓硝酸
并微热3、在酒精灯上灼烧一根棉纱线、一根头发、一块鸡蛋白呈半透明状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黄色凝聚物 ①受热灼烧能使蛋白质___________。
② 蛋白质受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的 。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变性问 题1. 测体温时,不慎吞下水银,如何急救?大量喝鸡蛋清或鲜牛奶
问 题2. 为什么波尔多液可以防止葡萄患病虫害?波尔多液含有强碱熟石灰、铜盐,都能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从而细菌死亡
问 题3. 医院常用高温消毒柜给医疗器械消毒,其原理是什么?高温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
蛋白质在浓盐溶液中会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这个过程称盐析,但若再加入些水,蛋白质还会溶解,因此盐析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
盐、铅盐、钡盐、汞盐)、酒精、甲醛、紫外线
等作用下,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该过程称变
性,属于化学变化。该过程不可逆的。注意:人如果受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服用
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实验内容:鉴别棉线、毛发
实验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毛发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观察与思考注意!! 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也不要用霉变的食品饲养家畜。二、维生素1、存在、作用与组成存在: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
代谢。组成: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故不能偏食!三、维生素
1.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5.认识某些维生素
(1)溶解性: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C能溶于水。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
(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 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
???? 维生素C:又称抗败血酸。具有酸性及还原性。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鱼肝油、牛奶导致人某种营养不良症及相应的
疾病。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粗糙
维生素C——坏血病
维生素D——佝偻病、血钙增高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制剂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塔基:粮谷类食物(占40%) 蔬菜、水果类 (约占30%) 畜禽肉、鱼虾、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约占20% ) 顶部:油盐糖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保证食物品种多样,不偏食,不挑食,以满足身体各种营养需要,才能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合理膳食与健康关系怎样鉴别下列物质? 现在有些不法商犯,采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方法,欺骗和坑害消费者,向牛奶中掺入米汤,向奶粉中掺入面粉,大肆制假,你有什么简便可行的办法来揭穿他们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