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5: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于普通之中体味不平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白杨树形象美,体悟白杨树的不平凡。
感受白杨树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白杨树形象美,体悟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
感受白杨树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PPT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解题导入
释题:关于甲骨文“礼”的解释:本义敬神,礼赞意为以最崇敬的方式赞美。
白杨礼赞就是以最高级别、最崇敬的方式赞美白杨树。
那么作者给予白杨树怎样的礼赞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吧。
脱俗的形象美
朗读课文,找出概括白杨树总体特征的句子,总结出白杨树的总体特点。
明确: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总结特点:极普通又不平凡
2.朗读相似句子,品不同韵味,体会作者情感的差异。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朗读小贴士
朗读时注意重音和停连。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
明确:从“实在是”到“绝不是”:“实在是”和第一句一样,是一种重复的强调,感情要比开头更强烈。而“决不是”,情感要比“实在是”来得更加强烈,读起来要斩钉截铁,应该一字一顿,坚定而富有力量。
这:这做指示代词时,表示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那:那做指示代词时,表示较远的时间、地点或事物。“那就是白杨树”,“那”说明作者这个时候远远看见白杨树,在这如此单调的高原上,突然看见了傲然挺立的,富有生机的白杨,应该是惊喜的!所以带着一种惊喜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而“这就是白杨树”中的“这”字拉近了距离,要读出更加亲切的赞美语气。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读出自豪)
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读出惊喜、赞叹)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读出亲切、坚定)
3.以上三个关键句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串联在了一起,请研读每个关键句子所引领的内容,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何处?
明确:①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阅读第2段,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特点?高原景色的描写对刻画白杨树有何作用?)
生长环境的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单调。
高原景色的描写对刻画白杨树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展示第5段)
(1)第5段中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
枝叶:笔直、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叶子:片片向上。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
(2)朗读,读出层次。
这段文字运用“总分总”的形式,先总写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特点,在详细描写白杨树外形,最后再次总说了白杨树的精神。
(3)朗读,读出重音。提示: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白杨树“力争上游”的?该如何朗读?
反复强调枝干的“笔直”,又用“绝无”“一律”“紧紧”“几乎没有”“更不用说”等词语强调白杨树向上的特征,所以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白杨树“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特点。
③内在气质的不平凡(展示第7段)
为何说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而是树中的伟丈夫?
(1)如何理解好女子?
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形容女性之美总是与植物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形容其外表美还是内在美,往往以植物喻之。赏玩其曼妙的姿态和艳丽的花朵。这样的审美观比比皆是,具有代表性。
在这种传统的审美观下,白杨树是很难称得上美的,正如茅盾所言“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如何理解伟丈夫?
白杨树的外形:“力争上游”“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
白杨树的内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
白杨树与那些被称为好女子的树木不同,他与众不同,形象脱俗,所以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崇高的精神美
1.对比感受:作者的字里行间满是对白杨树的喜欢和赞美,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通过两组句子的对比,体会象征意义。
A组: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儿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儿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B组:它不只是树;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明确:用反问排比的修辞,由树到人再到精神意志,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2.为什么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象征着守卫的哨兵、象征着精神与意志?结合小贴士和助读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
小贴士
象征手法,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手法。
象征要求二者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让人引起联想。
象征的作用是将作者想说而不愿直说或者不能说的思想和情感寄托于物,巧妙地传送给读者,给予启示意义。
)
(
助读资料: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

5
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茅盾写下此文。
)
明确:①没有婆娑姿态、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北方农民极普遍、朴质、坚强不屈、极强的生命力;
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象征着家乡哨兵的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③枝丫一律向上,仅仅靠拢;叶子片片向上象征着团结、力求上进的西北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3.朗读这四个反问句,读出情感,读出变化。
四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这四个句子的语气应该不断增强。“就觉得”“就不”“竟一点也不”“又不更”这四个词组使语气递进,思路从“不是树”讲到“北方的农民”,再讲到“守卫的哨兵”,最后升华为“精神和意志”。所以读这四个句子,既要读出句式独有的强烈语气,又要体现出排比的层层递进,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课堂练笔
在中国古典文化当中,花草树木往往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思,牡丹被看做是富贵、国泰平安的象征。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象征的是不畏严寒、遗世独立、谦逊虚中、隐逸世外,不限污浊等品质。
请仿照“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从“落花、小草、礁石、明月”等你熟悉的景物中挑选一个进行仿写。
预设:当你在( 海浪拍打的岸边)走过,看见(汹涌的浪花中站立着一块巨大的礁石),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块石头)?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沉默、坚定、不惧风浪),至少也象征了(直面苦难、坚强不屈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课堂总结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12岁就在作文中明志: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革命艰苦的岁月里,他以笔为器,不吝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关注社会底层人民,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如此说来,茅盾先生何尝不是一棵时刻腾涌着爱国激情的倔强挺立的白杨树呢?也愿我们在自己广阔的生命原野,纵横决荡,不折不挠,做生活里的白杨!纵使平凡,努力向上。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极普通
白杨树 形象脱俗
不平凡
精神崇高 象征
作业布置
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