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猜猜他是谁?
1.20岁名动京师
2.欧阳修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
3.在“唐宋八大家”这一当红组合里,私底下彼此尊敬又彼此钦佩的两人,因对变法意见不合,在政治上成了死对头。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关于作者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关于背景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关于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遂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大概是
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清明澄澈。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
疑难探究
1.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闲
2.领悟“闲”之情
背景资料: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3.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看出苏轼当时怎样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
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
课后作业: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此句所呈现的画面。
写法要点:
1、恰当的修饰语;2、准确的修辞手法;3、适时的联想与想像;
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泄而下,洒满了整个庭院,铺了一地银白。微风徐来,翠竹舞动,柏枝摇曳,又恰似那水中的藻荇。好一个静美的月夜,怎不叫人痴迷留恋?又怎能让人忍心入睡?
拓展与积累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关于“月亮”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