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羁旅诗对比阅读
四川省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 魏华宾
教学目标:
1.理解、感受诗人们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难点)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说到唐诗,我们首先要谈的当是“诗仙”李太白,“诗圣”杜子美了。两人性格迥异,却又是好友。因着个人的性格不同、际遇不同,所以连旅居他乡时所抒发的情感也就自然不同。
教学过程: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
背景链接: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3.诗歌朗读:
①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录音,做好轻重音、节奏停顿标注。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③教师PPT展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感知诗意:请同学们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如有不能理解的,做好圈点勾画。
教师PPT展示另一首羁旅诗: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此年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他决意离蜀东下。
两首羁旅诗对比阅读: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①同样是过三峡,但两首诗所写景致却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出两首诗的内容。
学生交流:
《渡荆门送别》:出峡日景,景象开阔壮丽;
《旅夜书怀》:峡中夜景,景象险恶孤危。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所见之景不同,际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交流:
《渡荆门送别》:对壮阔山河的赞美、思乡情怀;
《旅夜书怀》:政治失意,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漂泊无依的孤独、悲凉、伤愁。
③你更喜欢哪一幅图景?用语言描述一下。用什么写作手法来描写?学生交流:
《渡荆门送别》: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比喻、对偶、拟人、直抒胸臆;
《旅夜书怀》:对偶、比拟、寓情于景、反衬、乐景写哀。
④两首诗的艺术风格是否一样?
《渡荆门送别》:超脱豪放,激昂奋发;
《旅夜书怀》:深沉刚健,沉郁顿挫。
课后练习:
①背诵《渡荆门送别》和《旅夜书怀》。
②细读《渡荆门送别》,发挥想象和联想,用一段语言描绘诗人在诗中所见之景,不少于200字。
注意:写景角度的转换,诗人的心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