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0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07: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作者简介
“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 年2 月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 年12 月13 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 年起,每年的12 月13 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一 读读写写

cuàn
杀戮 篡改 惨绝人寰
huán
二 词语解释
1. 初衷:最初的心愿。
2.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3.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4.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5. 妄图:狂妄地谋划。
6.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7. 呓语:梦话。
8. 遁形:隐藏形体。
9.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10. 彰显:鲜明地显示。
11.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二 词语解释
本文作为新闻评论具有“论述精当,文采斐然”的特点,试简要分析。
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因为爱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包括大部分日本人民也尊重历史,这与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欺瞒民众的丑陋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梦中呓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日本右翼分子美梦未醒的丑态,“振聋发聩”突出声势之大,给日本右翼分子当头一棒,“无处遁形”将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灵魂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对比,用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引出话题,表达观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
对比鲜明,强化情感——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汉书·武五子传赞》
【译文】因此仓颉发明文字,“止”“戈”为“武”。圣人使用武力禁止残暴,平定动乱,止息战争,而不是为了残杀、毁灭对方而滥用武力。
【点拨】将“武”释为止战,既符合以形表意的汉字文化特质,也表现了中国人以武禁暴的军事政治观及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文明精神。现在每年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与古代崇尚和平的精神是一脉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