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鲁迅
藤野先生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主要特点
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
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体特点。
2.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鲁迅:(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绯红fēi 匿名 nì 诘责jié 油光可鉴jiàn
发髻jì 瞥见piē 畸形jī 杳无音信yǎo
不逊xùn 芋头yù 教诲huì 深恶痛疾wù
花梗gěng
积累
成语积累
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无消息:没有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深恶痛疾:非常厌恶、痛恨。
活动一:速读感知
1.文中着重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为每件事拟一个标题。
方法:
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我们这样表述:
从第 段至第 段写了(小标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活动二:品读镜头
品读6—23段
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
请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
我们这样品镜头:
我品读的镜头是 ,这一处 描写,折射出藤野先生_____的品质。
(A)我品读的镜头是:添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一处细节描写,折射出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B)我品读的镜头是:添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也都一一订正。”这一处细节描写,“从头到末、都”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非常仔细、“连、一一”字等词语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致入微,折射出藤野先生严谨、细心、真诚的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
尊重科学、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写事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善用白描手法,语言凝练但描写相当传神
用词特别讲究,副词的运用准确而有深意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活动三:悟读探究
1—5段: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
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
思考:作者大篇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悟读探究
朗读指导:
带着一种辛辣的嘲讽读第1—2段;
带着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和友好之情读第5段;
带着愤激之情读第24—31段;
带着对藤野先生的感激读第36—38段。
活动三:悟读探究
1—2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这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活动三:悟读探究
3段: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4—5段: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24—28段: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
29—31段:看电影事件。
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本文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索: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回忆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
思考:
本文写的仅仅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吗?
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走医学救国之路。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经历和感受。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本文除了表达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活动四:品析语言
句式:我品析的是 ,这句话运用 手法,表现出 。
示例:我品析的是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这句话运用反语的手法,“当然”,理所应当。弱国的人就应该是低能儿,这是多么谎谬的推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活动四:品析语言
文中还有许多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读课文1-5段、24-31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句式:我品析的是 ,这句话运用 手法,表现出 。
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幽默。
文中语句,
或议论抒情,直抒胸臆;
或用曲笔,含蓄委婉;
或用反语,辛辣讽刺。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据解说,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
本文还以“我”的情感——爱国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为爱国。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爱国的表现;记得“日暮里”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死;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是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这些都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