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红星照耀中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红星照耀中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10: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两个事件,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C.《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D.美国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延安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选出匹配不当的一项( )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毛泽东——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3.复兴中学文学社开展了“赓续革命薪火,传播革命力量”文学实践活动,思思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作出了如下书摘。据表格能判断出 “人民之光”指代( )
人民之光
① 思想精髓: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② 典型事件:年近花甲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您是最年长的红军战士。
③ 伟人评价: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A.周恩来 B.徐特立 C.毛泽东 D.朱德
4.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八一三事变”。
C.《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井冈山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D.《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5.电影的剧情也很精彩,编剧在编辑各集简介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根据你对原著的阅读,对下面集数进行合理的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红军过草地,征途千辛万苦 ②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坚定抗日 ③红军剧社成立,革命思想大传播 ④大渡河战役,战士以死相拼
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二、填空题
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又名《 》,其中“红星”象征的是 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7.名著阅读。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文段中的“他”是 (人名)。以上内容出自作者 所写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8.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这段话描述的人物是 ,陈独秀的《 》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9.《红星照耀中国》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是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 作品。
(2)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三、名著阅读提升训练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按要求回答10-12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③我注意到A是很喜欢儿童的,经常被一群儿童跟随着。许多的孩子,当送信童子、号兵、传令兵、马夫等,被编成为红军正式队伍,名字叫少年先锋队。我经常看见A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和他们很认真地讨论政治问题或者个人的困难,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10.简析作者在第①段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11.结合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内容,说说纪实作品的特点。
12.选段中的A是谁?除了喜欢孩子,尊重“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还写了他的哪些事情?请至少写出两件。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13-15题
去红都的道路
①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②我从周恩来的一位以前的同学那里,从外国人称为中国“国民革命”的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大革命时代中与他共事的国民党人士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周恩来的情况。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
③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④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⑤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白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得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3.读选段,简要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
14.在斯诺跟里,周恩来是一个平易近人、热情周到的人,请按要求举出二人之间发生”的具体事件。
第一次见面时:
在白家坪周恩来的司令部:
15.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请你概说原著用怎样的事实说了怎样的话?
阅读并回答16-20题。
人生五十始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老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毛泽东是他在长沙师范的学生,他的学生中还有许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徐特立本人在毛泽东能分辨共和派和保皇派之前很早就参与了政治。他身上仍留着帝制时代与封建政治作斗争的标志,那是他为了要表示他上书请愿实行宪政的诚意割去的小指尖。在第一次革命后,湖南一度有个省议会,老徐是议员之一。
④战后他随湖南省的勤工俭学学生去法国,在里昂学习一年,在一家铁工厂打杂做工维持生活。后来他在巴黎大学当了三年学生,靠为中国学生补习数学等筹措自己学费。一九二三年回湖南后,协助在长沙办了两个新式的师范学校,境况顺遂,有四年之久。他到一九二七年才成了共产党员,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
⑤在国民革命期间,徐特立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但是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⑥党把他派去俄国,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回国后,他闯破封锁,到了江西,不久就在瞿秋白下面担任副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遭难后,执行委员会任命徐特立继任。从此以后,他就以教书先生老徐著称。没有疑问,他的丰富多样的经验——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使他能够胜任他所面临的任务。他当然需要所有这些经验,而且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因为这些任务十分艰巨,要是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的。但是老徐正当壮年,是不会感到气馁的。
⑦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⑧“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
⑨“这里的工作的进展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⑩“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减)
16.阅读全文,请梳理本文中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的经历。
—— ——撤出兴国—— ——
17.文中徐特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
18.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19.请分点概括标题“人生五十始”的含义。
20.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徐特立成为忠诚的共产党人的原因。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A.《红星照耀中国》用写实的手法记录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故选A。
2.D
D.“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是对徐海东的评价,不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选D。
3.B
结合书摘“典型事件:年近花甲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您是最年长的红军战士”“伟人评价: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可知,“人民之光”指代徐特立。
故选B。
4.B
B.错误。此项中“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故选B。
5.A
6. 西行漫记 中国共产党
7. 朱德 埃德加 斯诺
8. 彭德怀 《新青年》
9.(1) 西行漫记 纪实
(2)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10.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11.“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12.彭德怀。
示例:①彭德怀用通缉传单印刷宣传品。②彭德怀脱下棉衣披在小号手身上;③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
13.示例一:运用外貌描写来彰显周恩来独特而吸引人的气质,如:“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周恩来的性格特点,将作者心中的“狂热分子”与眼前“安详”“深思熟虑”的周恩来进行对比;
示例三:通过乡间漫步这一细节描写来塑造周恩来平易近人、充满活力的形象。 14.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15.事实:斯诺到“红色中国”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了解“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说话: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16.入党而泣 俄国留学 从事教育 改变地区偏见
17.(1)热爱共产党。从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能入党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的忠诚;(2)热心教育、坚持不懈、隐忍坚强。他以丰富多样的经验从事教育,面对挫折困难从不气馁。(3)勤俭节约。从他在外国留学勤工俭学、自己筹学费可以看出。(4)终身学习。不论多大年纪,他都愿意积极求学。(5)爱国、痛恨封建主义,积极与封建帝制作斗争。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18.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他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双腿能坚持是因为他眼里有共产党的未来,进而体现了他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
19.表面含义:写的是徐特立在五十岁的时候放弃原来的功成名就、家庭事业,投身到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中来,且取得辉煌的成就;深层含义:徐特立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靠的是他对共产党的赤诚之心、建设事业中的隐忍坚强、从事建设的坚定不移等等,高度赞扬了徐特立在建设共产党事业中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20.(1)热爱共产党。从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能入党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的忠诚;(2)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服从党的安排。从他接受党的任命,义无反顾地接任教育人民委员,认真结合当地实情,给出应对方案,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可以看出;(3)爱国、痛恨封建主义,积极与封建帝制作斗争,这一点与共产党的宗旨一致。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