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朝花夕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朝花夕拾》(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10: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
《朝花夕拾》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阅读时,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B.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C.《二十四孝图》中,写“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出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将一位淳朴善良,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朝花夕拾》里的有关描写中,下列事物哪样不是陈莲河给“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3.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选出下图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说明:图示人物所在区域关联的坐标轴表示鲁迅对人物的态度。如图示“藤野先生”,表示鲁迅对藤野先生既敬又爱。
A.A B.B C.C D.D
4.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猫的主要原因是猫吃了他的隐鼠。
B.《无常》一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二、填空题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体裁),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 、 。
6.《朝花夕拾》全书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填写下表。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① 父亲 ② 长妈妈 ③
7.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带给他温暖记忆的人。“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是鲁迅对 的评价,请你举出书中体现了鲁迅对此人这一评价的一个事例。
8.《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 ”,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 ”的动因。
9.“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
10.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朝花夕拾》是 (作者)的一部回忆性 (体裁)集。文字富有生活情趣,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其中一篇,名叫 (书名)。在这篇散文中我们了解到幼年时期的鲁迅同我们一样,有自由自在的童年,也有上学的烦恼。在私塾,鲁迅遇到了一位严厉又和蔼,刻板却爱读书的 (人名)先生。
三、名著阅读提升训练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选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该选文主要描述了 一事。
12.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并说说其作用。
13.文段③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4.文段⑥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5.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做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啦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选自《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1)我幼小时对孝顺的理解和看了《二十四孝图》后对孝顺的理解有哪些不同?
(2)作者描绘《二十四孝图》上“子路负米”、“哭竹生笋”等细节,你认为作者对封建孝道持有怎样的态度?
(3)上文是鲁迅小时候对“孝”的认识,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及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链接材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⑥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⑦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⑨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⑩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6.选文选自 写的回忆性散文《 》。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选文分析其表达作用。
18.结合选文,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卷第2页,共5页
答案核对
1.B 2.D 3.A 4.A
5. 散文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6.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7. 范爱农 范爱农反对给北京发电报,同乡会争执;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认为革命令人失望。
8. 幻灯事件 弃医从文
9. 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10. 鲁迅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寿怀鉴)
11. 朝花夕抬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12.内容上写出了我渴求得到《山海经》的急切心情,结构上为后文写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后的感激之情作铺垫。 13.采用了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阿长为“我”买来新书的高兴和洋洋自得心情。
14.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15.(1)“我”幼小时以为孝顺无非就是“听话”“从命”,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自从得了这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十几百倍,甚至“有性命之虞”。
(2)揭露和批判斥责的(意对即可,比如反对、不赞成的等)。
(3)示例:上文讲小时时候的孝是孝顺,长大的孝是赡养;而链接材料指出孝不仅应养更应是怀着敬爱之心的。如果没有敬爱,孝就只是一种物质上的义务。尤其是在父母老去之后,若只能养父母,却无敬爱之心,不关心父母的精神、情感需求,这样的“孝”是有缺憾的
16. 鲁迅 朝花夕拾 17.心理描写传神地描绘了“我”在父亲的“逼迫”下显得不安,但又无可奈何,着急难过的心理,担心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18.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选文略,答两点即可)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