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23:30:3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
一、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地理学家,所撰《   》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
【答案】郦道元;善长;北魏;水经注;瞿塘;巫;西陵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故答案为:郦道元;善长;北魏;水经注;瞿塘;巫;西陵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2.文中的“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而“   ”以雅致的笔调写出了山水、草木的秀丽和富有趣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嶂”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3.“三峡的山”的特点是:   ;“三峡夏季的水”的特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示例:高峻、连绵不断;水势大、水流急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结合“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得出:山长而多,山势高耸而险峻;结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得出:江水暴涨,水急流速。
故答案为:示例:高峻、连绵不断;水势大、水流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4.课文中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答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为中考语文必考题,此类题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结题时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的很提,找出合适的是根据,不能出现错别字,“啸 ”“属 ”“转 ”等是易错字。
故答案为: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注意身体和正确书写。
5.课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答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和识记,诗句很多,正确写出连贯的诗句即可。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故答案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积累,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注意要按照要求进行书写,不能出现错别字。
二、选择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ù)阻绝。
B.春冬之时,则素湍(tuán)绿潭,回清倒(dào)影。
C.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shǔ)引凄异,空谷传响。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沿溯:读sù ,意思是顺流或逆流;
B:素湍:读tuān,意思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D:属引凄异:同“嘱”读zh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读音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和识记,注意文言词语的读音变化。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回清倒影 D.空谷传响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A:句意: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无词类活用。
B:句意:及时骑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C:句意: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D:句意: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空谷:名词活用作状语,空荡的山谷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活用情况的掌握,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特殊用法的掌握,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积累。
8.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的内容,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答案】A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应是给人一种哀伤悲凉、寒气透骨的感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理解。
三、名句默写。
9.默写
(1)课文中从侧面衬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2)课文中表现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是:   。
(3)课文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夏季时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4)课文中写出了泉、瀑从山峰间飞速冲荡下来的气势的句子是:   。
【答案】(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名句的理解和识记,注意对要求的把握,写出相应的语句,注意文字的正确书写,易错字有:曦 阙 御 漱
故答案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0.重岩叠嶂 嶂:   
11.不见曦月 曦:   
12.每至晴初霜旦 旦:   
13.林寒涧肃 肃:   
14.故渔者歌曰 故:   
15.略无阙处 阙:   
16.虽乘奔御风 奔:   
【答案】10.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1.日光,这里指太阳
12.早晨
13.肃杀,凄寒
14.所以,因此
15.同“缺”,空隙、缺口
16.这里指飞奔的马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每逢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肃杀,凄寒。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故:所以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缺”,空隙、缺口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即使骑着快马驾着清风。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1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17.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8.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襄”“沿溯”的正确理解。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高”“属”“空谷”“转”“绝”的正确理解。
译文: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语言运用。
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级开展“典籍中的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9.郦道元游览祖国山河,所著的《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自成巨著。徐霞客游历祖国各地,所写的日记汇集成《徐霞客游记》。请补全下面的对联,概括二人的主要事迹。
上联:   徐霞客
下联:   郦道元
20.资料搜集组搜集到《宜都记》中用“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写三峡的山;而郦道元的《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来写三峡的山。请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两文在描绘三峡的山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21.请结合《三峡》的内容,拟写一篇游览三峡的导游词
【答案】19.示例:以游为记;为经作注
20.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长江三峡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时,三峡的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景物的倒影;有时,还能看到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这里常常会有凄惨悲凉的猿鸣声,空荡的山谷中还会传来回声。古代的许多名人都曾来过这里呢。亲爱的游客们,祝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
【知识点】补写对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考生应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注意题干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把握语句在写作手法上的运用的能力,结合语句的描写方法进行理解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导游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导游词的般写作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拟写,注意语言的运用,内容的丰富。
19.本题考查对联的运用。对联要求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平仄和谐、上下联字眼不宜重复。注意要结合题干的要求,概括郦道元和徐霞客的事迹。郦道元的事迹:游览祖国山河,为《水经》作注《水经注》;徐霞客的事迹:游历祖国各地,所写的日记汇集成《徐霞客游记》 据此拟写。示例:以游为记徐霞客 为经作注郦道元
20.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方法的理解。《宜都记》中 “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意思是: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这与《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相
同。
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写法上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三峡》 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正面和侧面共同表现了山的高峻。《宜都记》“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表现了山的高峻。这两个句子写法几乎完全相同,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要根据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导游员才能整理加工、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此题要注意抓住此文所描绘的三峡的独特之处来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示例: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长江三峡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时,三峡的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景物的倒影;有时,还能看到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这里常常会有凄惨悲凉的猿鸣声,空荡的山谷中还会传来回声。古代的许多名人都曾来过这里呢。亲爱的游客们,祝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
一、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地理学家,所撰《   》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
2.文中的“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而“   ”以雅致的笔调写出了山水、草木的秀丽和富有趣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三峡的山”的特点是:   ;“三峡夏季的水”的特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课文中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5.课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二、选择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ù)阻绝。
B.春冬之时,则素湍(tuán)绿潭,回清倒(dào)影。
C.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shǔ)引凄异,空谷传响。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回清倒影 D.空谷传响
8.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的内容,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三、名句默写。
9.默写
(1)课文中从侧面衬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2)课文中表现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是:   。
(3)课文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夏季时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4)课文中写出了泉、瀑从山峰间飞速冲荡下来的气势的句子是:   。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0.重岩叠嶂 嶂:   
11.不见曦月 曦:   
12.每至晴初霜旦 旦:   
13.林寒涧肃 肃:   
14.故渔者歌曰 故:   
15.略无阙处 阙:   
16.虽乘奔御风 奔: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1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语言运用。
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级开展“典籍中的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9.郦道元游览祖国山河,所著的《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自成巨著。徐霞客游历祖国各地,所写的日记汇集成《徐霞客游记》。请补全下面的对联,概括二人的主要事迹。
上联:   徐霞客
下联:   郦道元
20.资料搜集组搜集到《宜都记》中用“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写三峡的山;而郦道元的《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来写三峡的山。请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两文在描绘三峡的山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21.请结合《三峡》的内容,拟写一篇游览三峡的导游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郦道元;善长;北魏;水经注;瞿塘;巫;西陵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故答案为:郦道元;善长;北魏;水经注;瞿塘;巫;西陵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2.【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嶂”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3.【答案】示例:高峻、连绵不断;水势大、水流急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结合“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得出:山长而多,山势高耸而险峻;结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得出:江水暴涨,水急流速。
故答案为:示例:高峻、连绵不断;水势大、水流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4.【答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为中考语文必考题,此类题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结题时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的很提,找出合适的是根据,不能出现错别字,“啸 ”“属 ”“转 ”等是易错字。
故答案为: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注意身体和正确书写。
5.【答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和识记,诗句很多,正确写出连贯的诗句即可。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故答案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积累,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注意要按照要求进行书写,不能出现错别字。
6.【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沿溯:读sù ,意思是顺流或逆流;
B:素湍:读tuān,意思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D:属引凄异:同“嘱”读zh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读音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和识记,注意文言词语的读音变化。
7.【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A:句意: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无词类活用。
B:句意:及时骑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C:句意: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D:句意: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空谷:名词活用作状语,空荡的山谷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活用情况的掌握,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特殊用法的掌握,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积累。
8.【答案】A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应是给人一种哀伤悲凉、寒气透骨的感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理解。
9.【答案】(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名句的理解和识记,注意对要求的把握,写出相应的语句,注意文字的正确书写,易错字有:曦 阙 御 漱
故答案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案】10.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1.日光,这里指太阳
12.早晨
13.肃杀,凄寒
14.所以,因此
15.同“缺”,空隙、缺口
16.这里指飞奔的马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每逢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肃杀,凄寒。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故:所以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缺”,空隙、缺口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即使骑着快马驾着清风。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答案】17.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8.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襄”“沿溯”的正确理解。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高”“属”“空谷”“转”“绝”的正确理解。
译文: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答案】19.示例:以游为记;为经作注
20.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长江三峡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时,三峡的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景物的倒影;有时,还能看到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这里常常会有凄惨悲凉的猿鸣声,空荡的山谷中还会传来回声。古代的许多名人都曾来过这里呢。亲爱的游客们,祝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
【知识点】补写对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考生应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注意题干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把握语句在写作手法上的运用的能力,结合语句的描写方法进行理解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导游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导游词的般写作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拟写,注意语言的运用,内容的丰富。
19.本题考查对联的运用。对联要求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平仄和谐、上下联字眼不宜重复。注意要结合题干的要求,概括郦道元和徐霞客的事迹。郦道元的事迹:游览祖国山河,为《水经》作注《水经注》;徐霞客的事迹:游历祖国各地,所写的日记汇集成《徐霞客游记》 据此拟写。示例:以游为记徐霞客 为经作注郦道元
20.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方法的理解。《宜都记》中 “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意思是: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这与《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相
同。
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写法上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三峡》 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正面和侧面共同表现了山的高峻。《宜都记》“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表现了山的高峻。这两个句子写法几乎完全相同,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要根据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导游员才能整理加工、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此题要注意抓住此文所描绘的三峡的独特之处来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示例: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长江三峡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时,三峡的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景物的倒影;有时,还能看到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这里常常会有凄惨悲凉的猿鸣声,空荡的山谷中还会传来回声。古代的许多名人都曾来过这里呢。亲爱的游客们,祝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