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
(4)横柯上蔽
3.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
4.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5. 默写。
(1)游鱼细石, 。
(2)游人途经富春江,目睹江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冷,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 ”的意境。
(3)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 。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
(4)《与朱元思书》中的“ , ”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二、课内精读。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
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 未能有与其奇者
B.猛浪若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C.蝉则千转不穷 以身作则
D.鸢飞戾天者 废寝食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
1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删改)
【注】 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互相轩邈 邈:高
B.经纶世务者 者:……的人
C.非日中夜半 非:不是
D.其石彩色 彩:色彩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一百来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6.【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代指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负势竞上
②望峰息心
③蝉吟鹤唳
④岂徒语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9.【甲】【乙】两文写山,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田家
[宋]王淮①
流水绕柴门,门前小径村。
⑴____,桑野散鸡豚。
午灶黄粱熟,⑵____。
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①王淮: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
21.第一首诗《田家》对仗工整,请把下面两句诗的选项填入相应位置。
A.春缸白酒浑 B.棘篱喧鸟雀
⑴ ⑵
2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写到“闲”,两个“闲”一样吗?请你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缥碧”的“缥”应读piǎo,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窥谷”的“窥”应读kuī,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俱净”的“俱”应读jǜ,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D、该项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见字的字音。缥,多音字,读piāo时,常组词为缥缈,读piǎo时,常组词为缥碧、缥色等。窥,只有一个读音kuī,常组词为窥视、窥探等。俱,多音字,读jū时,表示姓,读jù时,表示全、都的意思。注意j、q、x和ü拼,去掉两点。
2.【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3.【答案】(1)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反|返|返回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故答案为:(1)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反;返;返回。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也就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4.【答案】至、到达;罪过,乖张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鸢飞戾天者”的意思是鸢鸟飞到天上,“戾”的古义是至,到达,结合现今使用的词语“戾气、暴戾、乖戾”可知,“戾”的今义是罪过,乖张。
故答案为: 至、到达;罪过,乖张。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便是今义。古义到今义的变化有三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由特指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②词义缩小。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③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5.【答案】(1)直视无碍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游鱼细石”出自《与朱元思书》,后半句为“直视无碍”,注意“碍”字的写法;
(2)《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江边山势之高峻,丛林之幽冷的一句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一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一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注意“湍”字的写法;
(4)《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故答案为:(1) 直视无碍 ;
(2)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名句默写。根据文言名句前半句或后半句的提示、出处,以及名句描写的景色等,默写出对应的文言句子即可。注意“碍”“湍”这两个易错字的写法。
6.【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根据横线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可知,下文应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即②④,再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即③,①作结,该项排序错误;
B、①句是对有风和无风的总结,是总结句,排最后一位,该项排序错误;
C、②④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③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①作结,即:②④③①,该项排序正确;
D、④“东风一起”衔接②“等候东风”,④应排②后,该项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给句子排序的方法是“一判三抓两中间”: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本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②抓开头:中心句、总起句,背景(在....../随着......),下定义(......是什么)的词句。②抓结尾:总结句,说方法、谈启示的句子,标志词有“因此”“所以”“从此以后”③抓顺序:通过时间词判定时间顺序(从前、现在、未来/从古到今),通过方位词判定空间顺序(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远近),通过事情判定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内在逻辑判定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④放中间:代词(你他她它)、关联词(但是/然后/从此以后/却)、补充说明(另外)都放中间;⑤打包挨着放中间:意思上有联系的打包挨一起,放中间。
7.【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该句的意思是随着江流漂荡,“从”解释为跟、随,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B、该句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上下、左右,该项加点词解释有误;
C、该句的意思是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解释为往高处伸展,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D、该句的意思是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从”“许”“轩”“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8.【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与朱元思书”中的“与”是介词,给,“未能有与其奇者”的“与”是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猛浪若奔”的“若”是副词,好像,“若屈伸呼吸”的“若”是代词,你,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蝉则千转不穷”的“则”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以身作则”的“则”是名词,模范,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鸢飞戾天者”和“废寝忘食者”的“者”都是代词,表示“......的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先分别解释选项中加点词语在两种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判断这些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选出都相同的一项即可。
虚词“与”的意义和用法:①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②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跟/同”;③连词,表选择,可不译;④用在句尾表疑问、推测或感叹等语气,有时写作“欤”,可译为“吗/呢/吧”;⑤动词,可译为“给/结交/归附/参与/赞成”。
虚词“若”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指示代词“如此/这样”;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③连词,表选择,译为“或者”;④副词,“好像/好似”。
虚词“则”的意义和用法:①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就”;②连词,表转折,译为“可是/反而/却”;③连词,表承接,译为“就/那么”;④连词,表选择,译为“或/或者”;⑤副词,表肯定,译为“是/就是”。
虚词“者”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可译为“......的/......的人/地方/方面/原因”等;②助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判断;③助词,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呢”。
9.【答案】(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释实词意思:甚:胜过,超过;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腾的骏马;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若:副词,好像;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甚箭”应该是“甚(于)箭”,比箭还快;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释实词意思:鸢飞戾天者: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望:看到;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窥:看;反:同“返”,返回;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者:代词,......的人;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故答案为:(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10.【答案】D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该项对《与朱元思书》一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正确;
B、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
C、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构思和文眼的分析正确;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该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1.【答案】示例1: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示例2:写山,善于运用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奇”。
示例3: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知识点】借景抒情;动静相衬;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本文在写水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本文在写山时,采用了感官描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作者看到的景色,从视觉角度来描写山;“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作者听到的声音,从听觉角度来描写山,突出了山的“奇”。
本文在抒情时,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故答案为:
示例1: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示例2:写山,善于运用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奇”。
示例3: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写景手法。本文的写景手法有: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借景抒情三种。赏析动静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既写了......的静态美,也写了......的动态美,二者相互映衬,展示了/表现了......(景物)的.......(特点)。赏析感官描写这一描写方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感官描写,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角度写......(景物)的......(特点)。赏析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不仅写了......(景),还触景生情,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2.【答案】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会流连忘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抒发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的志向。
故答案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一句话理解作者的情感,首先需要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然后结合句意,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来体会。
【答案】13.A
14.D
15.①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16.“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段落及层次;侧面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邈”“者”“非”“彩”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在充分理解两文的基础上,对选项表述进行分析,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即可。A项考查的是文章的结构特点,B项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概括,C项考查的两文的对比分析,D项考查的是内容及抒情手法,注意甲文是借景抒情,乙文并没有抒发感情,寄托志趣。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侧面烘托是通过对周围人物/其他景物的描写,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景物的写作方法。从侧面烘托这一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答题格式为:某句从侧面烘托出......(景物)的......(状态/特点)。
【乙文参考译文】
《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13.A、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向远处伸展,该项加点词解释有误;
B、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者”解释为“......的人”,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C、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在正午或午夜,“非”解释为“不是”,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D、这句话的意思是壁上石头的颜色和状态,“彩”解释为“色彩”,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14.A、该项对【甲】文文章结构的表述正确;
B、该项对【乙】文描写内容的表述正确;
C、该项对【甲】【乙】两文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正确;
D、【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该项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D。
15.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解释实词意思:鸢飞戾天者: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望:看到;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者:代词,......的人;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解释实词意思:至:非常;响:回声;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故答案为: ①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16.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一句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故答案为:“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答案】17.向上;平息;鸟鸣;难道
18.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动静相衬;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负”“息”“吟”“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3)本题考查化静为动的手法。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赏析化静为动的妙处,答题格式为:......(动景)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将......(静景)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状态或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态度。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体会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以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部分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向上;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解释为平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吟鹤叫,“吟”解释为鸟鸣;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不是随便说说,“岂”解释为难道;
故答案为:①向上;②平息;③鸟鸣;④难道。
18.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释实词意思:激:冲击,拍打;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解释实词意思: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此;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故答案为: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
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故答案为:【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表现出诗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乙】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
故答案为: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答案】21.B;A
22.示例:《田家》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而《约客》中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知识点】诗;体味诗歌的遣词;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的对仗。诗句对仗的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性对应相同;③语法结构相当;④平仄对应相对;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结合诗句对仗的要求,对上下两句诗进行分析,选出对仗工整的一句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对词语的赏析应从词性/词义、表现景物/人物、体现情感/揭示哲理这三方面入手。答题格式为:词语是......(词性/词义),写出了......,表现/说明了......,体现了......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1.(1)根据“桑野散鸡豚”可知,这句诗的格式为“地点/动词/动物名”,B句“棘篱/喧/鸟雀”符合该格式,对仗工整,选择B;
(2)根据“午灶黄粱熟”可知,这句诗的格式为“时间/器皿名/物品名/动词”,A句“春/缸/白酒/浑”符合该格式,对仗工整,选择A;
故答案为:(1)B;(2)A。
22.《田家》的“闲”是悠闲自在。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
《约客》的“闲”是无聊寂寞。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故答案为:示例:《田家》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而《约客》中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缥碧”的“缥”应读piǎo,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窥谷”的“窥”应读kuī,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俱净”的“俱”应读jǜ,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D、该项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见字的字音。缥,多音字,读piāo时,常组词为缥缈,读piǎo时,常组词为缥碧、缥色等。窥,只有一个读音kuī,常组词为窥视、窥探等。俱,多音字,读jū时,表示姓,读jù时,表示全、都的意思。注意j、q、x和ü拼,去掉两点。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
(4)横柯上蔽
【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3.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
【答案】(1)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反|返|返回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故答案为:(1)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反;返;返回。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也就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4.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答案】至、到达;罪过,乖张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鸢飞戾天者”的意思是鸢鸟飞到天上,“戾”的古义是至,到达,结合现今使用的词语“戾气、暴戾、乖戾”可知,“戾”的今义是罪过,乖张。
故答案为: 至、到达;罪过,乖张。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便是今义。古义到今义的变化有三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由特指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②词义缩小。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③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5. 默写。
(1)游鱼细石, 。
(2)游人途经富春江,目睹江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冷,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 ”的意境。
(3)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 。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
(4)《与朱元思书》中的“ , ”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直视无碍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游鱼细石”出自《与朱元思书》,后半句为“直视无碍”,注意“碍”字的写法;
(2)《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江边山势之高峻,丛林之幽冷的一句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一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一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注意“湍”字的写法;
(4)《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故答案为:(1) 直视无碍 ;
(2)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名句默写。根据文言名句前半句或后半句的提示、出处,以及名句描写的景色等,默写出对应的文言句子即可。注意“碍”“湍”这两个易错字的写法。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根据横线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可知,下文应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即②④,再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即③,①作结,该项排序错误;
B、①句是对有风和无风的总结,是总结句,排最后一位,该项排序错误;
C、②④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③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①作结,即:②④③①,该项排序正确;
D、④“东风一起”衔接②“等候东风”,④应排②后,该项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给句子排序的方法是“一判三抓两中间”: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本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②抓开头:中心句、总起句,背景(在....../随着......),下定义(......是什么)的词句。②抓结尾:总结句,说方法、谈启示的句子,标志词有“因此”“所以”“从此以后”③抓顺序:通过时间词判定时间顺序(从前、现在、未来/从古到今),通过方位词判定空间顺序(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远近),通过事情判定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内在逻辑判定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④放中间:代词(你他她它)、关联词(但是/然后/从此以后/却)、补充说明(另外)都放中间;⑤打包挨着放中间:意思上有联系的打包挨一起,放中间。
二、课内精读。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
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该句的意思是随着江流漂荡,“从”解释为跟、随,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B、该句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上下、左右,该项加点词解释有误;
C、该句的意思是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解释为往高处伸展,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D、该句的意思是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该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从”“许”“轩”“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 未能有与其奇者
B.猛浪若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C.蝉则千转不穷 以身作则
D.鸢飞戾天者 废寝食者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与朱元思书”中的“与”是介词,给,“未能有与其奇者”的“与”是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猛浪若奔”的“若”是副词,好像,“若屈伸呼吸”的“若”是代词,你,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蝉则千转不穷”的“则”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以身作则”的“则”是名词,模范,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鸢飞戾天者”和“废寝忘食者”的“者”都是代词,表示“......的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先分别解释选项中加点词语在两种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判断这些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选出都相同的一项即可。
虚词“与”的意义和用法:①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②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跟/同”;③连词,表选择,可不译;④用在句尾表疑问、推测或感叹等语气,有时写作“欤”,可译为“吗/呢/吧”;⑤动词,可译为“给/结交/归附/参与/赞成”。
虚词“若”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指示代词“如此/这样”;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③连词,表选择,译为“或者”;④副词,“好像/好似”。
虚词“则”的意义和用法:①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就”;②连词,表转折,译为“可是/反而/却”;③连词,表承接,译为“就/那么”;④连词,表选择,译为“或/或者”;⑤副词,表肯定,译为“是/就是”。
虚词“者”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可译为“......的/......的人/地方/方面/原因”等;②助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判断;③助词,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释实词意思:甚:胜过,超过;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腾的骏马;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若:副词,好像;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甚箭”应该是“甚(于)箭”,比箭还快;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释实词意思:鸢飞戾天者: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望:看到;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窥:看;反:同“返”,返回;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者:代词,......的人;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故答案为:(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10.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
【答案】D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该项对《与朱元思书》一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正确;
B、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
C、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构思和文眼的分析正确;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该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1: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示例2:写山,善于运用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奇”。
示例3: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知识点】借景抒情;动静相衬;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本文在写水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本文在写山时,采用了感官描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作者看到的景色,从视觉角度来描写山;“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作者听到的声音,从听觉角度来描写山,突出了山的“奇”。
本文在抒情时,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故答案为:
示例1: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
示例2:写山,善于运用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奇”。
示例3: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写景手法。本文的写景手法有: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借景抒情三种。赏析动静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既写了......的静态美,也写了......的动态美,二者相互映衬,展示了/表现了......(景物)的.......(特点)。赏析感官描写这一描写方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感官描写,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角度写......(景物)的......(特点)。赏析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的答题格式为:本句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不仅写了......(景),还触景生情,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会流连忘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抒发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的志向。
故答案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一句话理解作者的情感,首先需要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然后结合句意,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来体会。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删改)
【注】 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互相轩邈 邈:高
B.经纶世务者 者:……的人
C.非日中夜半 非:不是
D.其石彩色 彩:色彩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一百来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6.【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答案】13.A
14.D
15.①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16.“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段落及层次;侧面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邈”“者”“非”“彩”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在充分理解两文的基础上,对选项表述进行分析,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即可。A项考查的是文章的结构特点,B项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概括,C项考查的两文的对比分析,D项考查的是内容及抒情手法,注意甲文是借景抒情,乙文并没有抒发感情,寄托志趣。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侧面烘托是通过对周围人物/其他景物的描写,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景物的写作方法。从侧面烘托这一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答题格式为:某句从侧面烘托出......(景物)的......(状态/特点)。
【乙文参考译文】
《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13.A、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向远处伸展,该项加点词解释有误;
B、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者”解释为“......的人”,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C、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在正午或午夜,“非”解释为“不是”,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D、这句话的意思是壁上石头的颜色和状态,“彩”解释为“色彩”,该项加点词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14.A、该项对【甲】文文章结构的表述正确;
B、该项对【乙】文描写内容的表述正确;
C、该项对【甲】【乙】两文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正确;
D、【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该项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D。
15.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解释实词意思:鸢飞戾天者: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望:看到;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者:代词,......的人;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解释实词意思:至:非常;响:回声;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故答案为: ①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
16.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一句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故答案为:“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代指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负势竞上
②望峰息心
③蝉吟鹤唳
④岂徒语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9.【甲】【乙】两文写山,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向上;平息;鸟鸣;难道
18.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动静相衬;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负”“息”“吟”“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3)本题考查化静为动的手法。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赏析化静为动的妙处,答题格式为:......(动景)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将......(静景)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状态或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态度。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体会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以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部分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向上;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解释为平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吟鹤叫,“吟”解释为鸟鸣;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不是随便说说,“岂”解释为难道;
故答案为:①向上;②平息;③鸟鸣;④难道。
18.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释实词意思:激:冲击,拍打;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解释实词意思: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此;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故答案为: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
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故答案为:【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表现出诗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乙】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
故答案为: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诗歌鉴赏
田家
[宋]王淮①
流水绕柴门,门前小径村。
⑴____,桑野散鸡豚。
午灶黄粱熟,⑵____。
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①王淮: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
21.第一首诗《田家》对仗工整,请把下面两句诗的选项填入相应位置。
A.春缸白酒浑 B.棘篱喧鸟雀
⑴ ⑵
2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写到“闲”,两个“闲”一样吗?请你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21.B;A
22.示例:《田家》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而《约客》中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知识点】诗;体味诗歌的遣词;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的对仗。诗句对仗的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性对应相同;③语法结构相当;④平仄对应相对;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结合诗句对仗的要求,对上下两句诗进行分析,选出对仗工整的一句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对词语的赏析应从词性/词义、表现景物/人物、体现情感/揭示哲理这三方面入手。答题格式为:词语是......(词性/词义),写出了......,表现/说明了......,体现了......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1.(1)根据“桑野散鸡豚”可知,这句诗的格式为“地点/动词/动物名”,B句“棘篱/喧/鸟雀”符合该格式,对仗工整,选择B;
(2)根据“午灶黄粱熟”可知,这句诗的格式为“时间/器皿名/物品名/动词”,A句“春/缸/白酒/浑”符合该格式,对仗工整,选择A;
故答案为:(1)B;(2)A。
22.《田家》的“闲”是悠闲自在。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
《约客》的“闲”是无聊寂寞。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故答案为:示例:《田家》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而《约客》中诗人等待客人到半夜,而客人仍未至,只能“闲敲棋子”打发时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寂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