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五单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矗立
巍峨
qì
人民英雄纪念碑chù lì在天安门广场南部,上面有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碑是用汉白玉砌成的。碑身背面,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wēi’é、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砌成( ) ②瞻仰(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chù lì( ) ② wēi’é( )
zhān
解析:
B.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句子中用于形容人的音容笑貌,适用对象不当。
B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B.这位伟大的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将会永垂不朽。
C.听了他在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大家都很振奋。
D.在学习上,我们要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争取更大的成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解析: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可删去省略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
B.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
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C.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
女,正从山坡冲下来。
D.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
4.找出下面语段中的病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陈词地来到天安门前。②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③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④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
(1)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为: 。
(2)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为: 。
①
把“慷慨陈词”改为“慷慨激昂”
④
在句末添加“的气氛”
解析:
①句,慷慨陈词,指情绪激昂地发表言论,陈述自己的见解。这里形容青年学生去天安门的状态,改为“慷慨激昂”更合适。
④句,“充满”没有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补充宾语中心语。
解析: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5.下列有关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文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标题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B.本文在说明时,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进行
说明,层次分明。
C.作者介绍碑底的浮雕时,按照东—西—南—北的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大碑座四
周的十幅浮雕。
D.文章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构造、题字、碑文以及浮雕,详写纪念碑,
赞扬先烈精神。
解析:C.这一句是陈述句,不是祈使句。
6.(20-21·唐山迁安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②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③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④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A.为了使前后句子衔接连贯,第④句应放到第②句的后面。
B.“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这句话的主干是“景色秀丽”。
C.“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从语气角度讲,是祈使句。
D.“还有调皮的小虾”,用“调皮”来修饰“小虾”,就把“小虾”人格化了,写出了
“小虾”的活泼、可爱。
C
7.下面是介绍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的文字,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为: 。 (只填序号)
①碑前立有一尊5米多高的革命志士青铜雕像。
②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多米的制高点上,高42.3米,宽7米,厚5米。
③碑身背面刻有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所撰的碑文。
④碑身正面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为邓小平题写。
⑤它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
②⑤①④③
解析:
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根据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抓住被说明事物——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来排序。②句总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的位置以及纪念碑的规模,排在最前面;接着介绍纪念碑的组成部分,⑤句排在②句后;然后具体介绍纪念碑,先介绍纪念碑前的雕像,再说碑身,故①句排在③④前面;介绍碑身的时候,先介绍碑身正面,后介绍碑身背面,故④句排在③句前。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0-21·邯郸凌云中学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家大剧院
①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 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②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③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④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⑤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⑥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由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⑦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⑧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间,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制成的。
⑨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8.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9.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向 的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10.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
筑风格。
(1)“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2)“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3)“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11.文章首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8.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解析:
文章最后一段,在前面介绍说明的基础上,对国家大剧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答案示例:
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9.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向 的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解析:
文章第①段,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外观,从外部进行说明;第②段,介绍进门后的水下廊道;第③段,介绍过了水下廊道后的橄榄厅;第④段,介绍再往内走的公共大厅;第⑤段,介绍穿过大厅后,看到的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第⑥⑦⑧段,分别介绍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
外
内
空间
10.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
筑风格。
(1)“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2)“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3)“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解析:
锁定答题区间⑥⑦⑧三段。根据第⑥段中“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第⑦段中“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第⑧段中“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提炼答案。
朦胧而神秘
清新而高雅
沉静中见跳跃
11.文章首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画线句将夜幕降临时国家大剧院半边蛋壳表面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比作“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表达效果时,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从生动形象地说明本体的特点方面来总结答案。
答案示例: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国家大剧院壳体表面的“蘑菇灯”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①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 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12.(20-21·张家口怀安期末)综合性学习。
(1)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时,某同学用互联网搜到如下材料,请你提取信息要点。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纵贯高邮南北共43.6公里。沿途有车逻坝、南门大街、镇国寺、平津堰、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御码头、马棚湾铁牛、界首大码头等历史景观。20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后来经过整治,重现了“二河三堤”的独特风貌。
(2)为宣传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联。
上联:参观南门大街历史景观
下联: .
(3)外地游客来游览明清运河故道,请你根据右图告诉
他怎样从御码头到达镇国寺。
(1)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时,某同学用互联网搜到如下材料,请你提取信息要点。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纵贯高邮南北共43.6公里。沿途有车逻坝、南门大街、镇国寺、平津堰、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御码头、马棚湾铁牛、界首大码头等历史景观。20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后来经过整治,重现了“二河三堤”的独特风貌。
解析:
本则材料共三句话,我们可以从这三句话中提取信息要点。第一句话,关键信息是“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第二句话,介绍了运河沿线的景观,主要说明运河沿线历史景观众多;第三句话,介绍了整治运河故道后重现了“二河三堤”的独特风貌。
答案示例:
①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②运河沿线历史景观众多;③“二河三堤”风貌得以重现。
(2)为宣传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联。
上联:参观南门大街历史景观
下联: .
解析:
对对联时注意字数要一致,词性要相同,上联提到参观景观,下联可以围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来拟写。
保护运河故道文化遗产(或:领略运河故道文化魅力)
(3)外地游客来游览明清运河故道,请你根据右图告诉他怎样从御码头到达镇国寺。
解析:
向他人介绍路线,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示意图,理清方向与地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
游客,你好!从御码头出发,沿河堤一直向北,过二桥,然后沿路向南,不远就到镇国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