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三、写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溃退( kuì ) 荻港( dí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导语: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交代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第二层:主体: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角度按时间顺序对导语作了具体全面的阐述。
第三层:结语:交代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1)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2)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3)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4)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5)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2.这则消息语言非常凝练,文中第四句“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的描写有无必要?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1)消息的语言分准确、凝练,但不等于不可以有文采,更不等于不能描写。只要这种描写是客观的,它就能起到准确传递信息的作用。“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既是客观的描写,又能传达出作者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2)作者用精短的描写展现了我军作战的整体态势,而不去具体铺叙、说明,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非常凝练。
(3)从全文看,这一句描写很有必要。它从我方的角度补充展现了战斗的情况,全面表现了第一天的战斗。
①“风平浪静”写战斗的自然条件,是对“何时”“何地”的补充;
②“万船齐放”写我军参战人数之多、动用船只之众,是对“何人”的补充;
③“直取对岸”写我军作战之勇、进展之快,是对“如何”的补充。
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作答。)
1.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明确:(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里的“风平浪静”,明显不完全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本文主旨
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态。
九、文本特色
1.叙事简洁,言简意赅。
(1)结构完整:全文不到200字,但具备了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2)层次清晰:叙述层次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①导语: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
②主体分三个层次: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2.四字短语,铿锵有力。
多运用四字短语,短促有力,与表现的人民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3.文言词语运用。
色彩很浓的文言词语的运用,不仅符合新闻文体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现作者高瞻雄视一切的气概。
课后作业
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解析:1.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