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08 08:50:27

文档简介

经典例题讲练
典例剖析 对点演练
一、工业区位因素
例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回答(1)~(2)题。
(1)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指向属于(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但从其他国家进口铝土矿,炼铝能力居世界前列,其原因是(  )
A.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
C.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料输入
D.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
【解析】 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每100千克薰衣草原料中仅能获取0.5千克精油,说明该工业生产原料消耗量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题,有色冶金工业为能源指向型工业,加拿大有丰富廉价的水能,是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B (2)B
针对训练1 倾斜的椰树是北太平洋岛屿的一大奇观,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椰树林景观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光热 D.降水
(2)椰子汁生产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下列哪一组食品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相同(  )
A.面包、食盐 B.速冻食品、饼干
C.鲜奶、果酱 D.豆浆、酱油
(3)下列反映工业区位主导因素与上述部门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影响椰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光热条件,椰汁加工接近的是原料产地,鲜奶、果酱加工也是接近原料产地,④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原料。
答案 (1)C (2)C (3)D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例2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下图中河流可通航。据此回答(1)~(2)题。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
【解析】 从图中观察M地的位置可知,M地位于煤田,又临近工业地域,钢铁需求量大,故第(1)题选A。将炼铁厂迁至N地港口,缩短了铁矿石的运距,可减少铁矿石的运费。
【答案】 (1)A (2)B
针对训练2 如图为某工厂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厂可能是(  )
A.集成电路制造厂 B.家具厂
C.炼铝厂 D.乳制品厂
(2)该工厂从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C.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逐步增强
D.信息网络的通达性已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第(1)题,集成电路制造厂的主导区位为科技,家具厂的主导区位为市场,炼铝厂的主导区位为能源,结合图示,可排除A、B、C,选D。第(2)题,从图中可知,工厂由阶段Ⅰ布局在原料地到阶段Ⅱ布局在市场,说明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答案 (1)D (2)B
针对训练3 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工业区的三个工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该地又盛行南风,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东部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以减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三个工厂原料、产品的运输量较大,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东部工业区附近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可减少运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合理。原因:①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②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③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①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②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③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新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需搬迁出城区。
经典例题讲练
典例剖析 对点演练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例1 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据此回答(1)~(2)题。
(1)工业集聚是因为(  )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
①汽车厂——化纤厂 ②钢铁厂——水泥厂
③化纤厂——石油加工厂 ④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工业过分集中会加剧环境污染,但对市场上交易费用影响不大。第(2)题,水泥厂可以利用钢铁厂的废渣烧制水泥,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是化纤厂的原料。
【答案】 (1)A (2)B
针对训练1 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盐场(  )
①造纸厂 ②化工厂 ③汽车厂 ④纯碱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工业之间投入—产出的关系可知,盐可以作为化工厂和纯碱厂的原料,而造纸厂和汽车厂与盐场之间无生产上的联系。
答案 B
针对训练2 下列城市由工业地域扩展而成的是(  )
A.天津 B.广州
C.鞍山 D.石家庄
解析 鞍山铁矿资源丰富,是由于钢铁工业地域发展而形成的工业城市。
答案 C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例2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本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出了工业生产的集聚现象
B.不便于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C.便利的运输是实现图中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D.各种现代工业生产都体现图中趋势
(2)图中工业生产的产品最有可能为(  )
A.建筑材料 服装 B.电子产品 运动鞋
C.汽车 飞机 D.家用电器 瓶装饮料
【解析】 图中该种工业生产需要零部件较多,而且这些零部件来自不同的国家,反映出了工业生产的分散现象。图中的工业产品应为大型机电产品。
【答案】 (1)C (2)C
针对训练3 下图反映了美国汽车产业布局及区位选择的发展和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是________,它曾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试分析A城市能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的工业区位优势条件。
(3)分析巴尔的摩发展汽车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4)过去,汽车相关产业大量集中在A城,而现在汽车相关产业分散在各地。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解析 位于五大湖附近的底特律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是附近钢铁工业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地区协作条件好。而大西洋沿岸的巴尔的摩发展汽车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依据图中提供的材料可确定。
答案 (1)底特律
(2)地处五大湖附近,水陆交通方便,运费低廉,附近钢铁、机械制造业发达;附近城市众多,人口多,市场广大。
(3)临海,海运方便;附近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广大;接近国际市场。
(4)集中在A城的优势:相关产业集中,节省交通成本;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足:环境污染较严重,资源、能源紧张。分散的优势:各零部件能选择最好区位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较小。不足: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针对训练4 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首钢部分企业转移到曹妃甸
D.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仪表厂
解析 东南亚人口稠密,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建厂是利用这里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B、C、D项的驱动因素分别为原料、环境和技术。
答案 A
经典例题讲练
典例剖析 对点演练
一、传统工业区
例1 
读下面两图,完成(1)~(2)题。
(1)两图所示区域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区位优势为(  )
A.邻近港口,海运便利  B.科技发达,市场广阔
C.能源丰富,水源充足 D.铁矿丰富,运输便利
(2)与图中①②两地相比,具有相同工业部门,但缺乏资源优势的工业区是(  )
A.辽中南地区 B.五大湖地区
C.英国中部地区 D.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解析】 根据图中地名注记,认读出①为攀枝花钢铁工业区,②为德国鲁尔区,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两地共同的优势条件为煤炭丰富、淡水充足,两地均位于内陆,鲁尔区没有铁矿,攀枝花不具有科技发达、市场广阔的优势,故第(1)题选C。第(2)题,A、B、C选项中的工业区均具有煤铁资源优势,而濑户内海工业区属于日本,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原料、燃料依赖进口,故第(2)题D项正确。
【答案】 (1)C (2)D
针对训练1 读右面某国家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国家有“工业心脏”之称的老工业区位于甲~丁中的________地,对该工业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是(  )
A.甲 易北河
B.丁 莱茵河
C.乙 多瑙河
D.丙 波河
(2)澳大利亚调运至该工业区的主要农矿产品最有可能为(  )
A.牛肉、煤 B.小麦、铁矿石
C.玉米、石油 D.羊毛、铜矿石
(3)造成图中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包括1950年以来(  )
A.主要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兴起 D.劳动力减少
(4)目前,该区钢铁工业产品出口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可能为(  )
A.中国、越南 B.印度、中国
C.韩国、缅甸 D.印度、新加坡
(5)为调整工业布局,该工业区将部分炼铁厂转移至荷兰________港口附近,受盛行风影响,炼铁厂应布局在城市居住区的________方向,请说明理由。
解析 根据国家轮廓特征,认读出该国为德国,其最重要工业区为鲁尔区,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B (2)B (3)B (4)B
(5)鹿特丹 东北 鹿特丹受西风影响,常年盛行西南风,东北部为下风向,可减轻炼铁厂对居住区的大气污染。
针对训练2 读某著名工业区略图,完成(1)~(3)题。
(1)与鲁尔区相比,该工业区的突出优势表现在(  )
A.市场广阔 B.运输便利
C.铁矿丰富 D.劳动力丰富
(2)受城市和工业分布的影响,鲁尔区和图中工业区附近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种植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园艺业
(3)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鲁尔区和图中工业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为(  )
A.石油化学、汽车制造 B.电子、机械工业
C.钢铁、煤炭工业 D.工业旅游、第三产业
解析 根据图中湖泊和城市分布信息判断该工业区为五大湖地区,与鲁尔区不同,这里有丰富的铁矿。鲁尔区和五大湖地区都有乳畜业分布,传统老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即钢铁、煤炭工业。
答案 (1)C (2)B (3)C
二、新工业区
例2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两地10~2月份天气的共同特点及成因。
(2)A处是著名的________所在地,这里的工业以________为先导,是典型的________密集型工业区。
(3)B、C两处是________(国名)新工业区,这里的工业区是以________的________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A和B、C地区的工业都以________型企业为主。简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上个世纪80年代后,A地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投资设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析】 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区域轮廓图判定出工业区名称。A为“硅谷”所在区域,B、C为意大利国家轮廓图,联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分析,可知正确答案。
【答案】 (1)特点:阴雨冷湿,光照不足。
成因:两地均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2)硅谷 微电子 技术
(3)意大利 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小区
(4)中小 A是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技术工业区,属技术密集型工业;B、C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小区,技术要求不高。
(5)接近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
针对训练3 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重要工业区,据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丁工业区工业部门结构与我国辽中南地区相似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企业布局的必要条件与“硅谷”相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工业区与丁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A.企业规模大 B.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C.消耗能源原料少 D.廉价劳动力多
解析 根据图中甲、乙、丙、丁的位置确定甲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乙为德国传统工业区,丙为英国传统工业区,丁为德国南部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C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