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同步练习(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同步练习(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08 08:56:19

文档简介

经典例题讲练
典例剖析 对点演练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例1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的地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原油和木材,最佳的运输方式分别为(  )
A.铁路 铁路     B.铁路 公路
C.管道 铁路 D.公路 水运
(2)巴拿马欲拓宽加深巴拿马运河,我国沪宁高速铁路成功通车分别体现出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
A.网络化 专业化 B.大型化 高速化
C.专业化 高速化 D.网络化 大型化
【解析】 根据货物性质分析,石油为流体,我国与俄罗斯领土相邻,最适宜用管道运输,而木材则为大宗笨重货物,适宜用铁路运输,故第(1)题选C。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为高速化、大型化、网络化和专业化。拓宽加深巴拿马运河是满足大吨位通航的需求,沪宁高铁通车则反映了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故第(2)题选B。
【答案】 (1)C (2)B
针对训练1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点。读图回答(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管道
C.铁路 D.水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货物①运距较短,但运量较大,价值较低,适用铁路运输;货物②运距长,运量大,价值低,适宜水运;货物③运距长,价值高,但运量小,最适宜空运;货物④运距短,价值低,运量小,适宜公路运输,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C (2)A (3)C
针对训练2 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产品是(  )
A.新闻印刷品 B.煤炭
C.时装 D.电脑芯片
解析 新闻印刷品由于时间要求的严格限制,适宜用快速传递运输方式或在人口密集区生产。时装、电脑芯片体积质量小,附加值高,对投放市场的时间严格限制,不适宜用水运这种运输时间过长的方式。
答案 B
针对训练3 从鹿特丹经莱茵河输送到鲁尔区的最主要货物是(  )
A.石油 B.羊毛、棉花
C.铁矿石 D.煤炭
解析 鲁尔区的钢铁工业需进口铁矿石,多由莱茵河水运从鹿特丹到鲁尔区。
答案 C
二、交通运输布局
例2 交通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南昆铁路——桥隧相连
D.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2)受人口、城市分布与地形地貌影响,下列地区中铁路干线具有环状分布特点的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台湾岛、本州岛 D.东欧平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布,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解析】 第(1)题,南昆铁路经过高原山地多,工程艰巨,桥隧相连。第(2)题,台湾岛、本州岛上均有山地,沿海平原地形平缓、人口城市多、交通干线呈环状分布。第(3)题,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河流湖泊多,修建桥梁多,且路基较高,因而造价比华北平原高。
【答案】 (1)C (2)C (3)C
针对训练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广高速铁路(甲图)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
材料二 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乙图)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平直的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其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做到两点:(1)审题时认真阅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明确设问。如第(1)问中“河流交通运输”,第(2)问中“走向更平直”,第(3)问中“以桥代路”原因不同,第(4)问中“修建的区位条件”。(2)答题时注意答题思路,要使用地理术语,要联系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不丢漏要点。
答案 (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小以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
(4)自然条件: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跨越南岭,增加施工量。
社会经济条件:沿线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人口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技术是保障,已有京广铁路为建设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经典例题讲练
典例剖析 对点演练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例1 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1)~(3)题。
(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很小,主要沿着________呈带状分布。
(2)株洲现有街区主要沿________分布。
(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根据图中的两种图例观察,可以发现,老城区是沿河流分布,新城区沿铁路呈带状扩展,使株洲市也由一个水运中心成为铁路枢纽城市。
【答案】 (1)河流(湘江) (2)铁路(京广线)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变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由沿河布局为主变成了以沿京广线布局为主,湘黔、浙赣等线建成后,株洲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
针对训练1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 观察图中三个年代的城区位置变化可知,老城区在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而新城区向北扩展沿铁路和长江沿线分布,由此说明,②③均错,①④正确。第(2)题,早期城市沿运河分布,交通方式单一落后,运河交通地位凸出,历史上老城区商业繁荣,铁路和长江水运的发展,使运河通航地位下降,沿运河分布的老城区发展速度也减慢。
答案 (1)D (2)C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例2 读山区和平原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决定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区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与河流、公路密切相关,居民点分布在公路沿线和河流沿岸。在山区由于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商业网点密度小。乙地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可能发展为城市。
【答案】 (1)河流、公路 (2)小 人口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困难 (3)乙 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公路会合处交通便利
针对训练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________对城址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出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__,说明城市的分布向________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的影响很大。
解析 读图可知,城市扩展的过程是①→②→③→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①在泉河沿岸,有便利的内河航运;②位于泉河与颍河的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③移向河流的下游,河面更宽广,水运更便利;④则是随着现代铁路的修建而出现的更具现代特征、对交通运输要求更高的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总之,不管是城市空间地域形态的变化,还是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都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答案 (1)泉 河流
(2)泉河淤塞 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