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基础训练
双基巩固 成功体验
读下面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回答1~4题。
1.有关图中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山地林木茂盛,竹林青翠
B.④处高原地形崎岖,风景秀丽
C.⑤处平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D.③处山脉绵延不足300 km
2.图中平原地区与四川盆地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充足
B.灌溉便利
C.土壤肥沃,富含磷、钾养分
D.人均耕地面积广大
3.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图中区域引入优良作物品种,下列引种计划可行的是( )
A.澳大利亚的优质小麦 B.美国的优质玉米
C.南疆的优质棉花 D.云南的优质甘蔗
4.目前,影响图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 ③草场退化,自然灾害增多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解析 由图中的经纬度结合地形轮廓特征,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地区,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小兴安岭,③为长白山,④为内蒙古高原,⑤为东北平原,联系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分析,可判断第1题C项正确。第2题,东北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纬度高,水热条件较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但并不是磷、钾等矿物营养元素多,这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多。第3题,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农作物引种需考虑气候条件,美国玉米产区与东北平原自然条件相似,故B项正确。第4题在东北农业开发中,湿地面积是减少的,②、③、④为目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故C项正确。
答案 1.C 2.D 3.B 4.C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木柴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造成“多山少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鼓励发展“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已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读下图,回答5~6题。
5.“恭城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
A.养猪 B.果树种植
C.沼气 D.旅游
6.“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农业模式的优点有( )
①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②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提高粮食产量 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 ④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6.解析 第5题,从试题的文字材料中可知,该县现在已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由此推出绿化覆盖率的提高在当地生态环境的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第6题,该种农业生产模式不可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用排除法可选出A项正确。
答案 5.B 6.A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用此法进行实验得出下表数据,阅读下表回答7~8题。
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资料对比表
土壤
水分
土壤
空气
土壤
有机质
大气
悬浮物
大气
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7.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强空气污染
C.增强土壤透气性 D.保持土壤水分
8.由上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江汉平原
7~8.解析 第7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大气悬浮物减少。第8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土壤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大气中悬浮物多,空气干燥,根据这些特点分析,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河西走廊。
答案 7.D 8.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10.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
11.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9~11.解析 第9题,由图中水系及城市分布可知该区域在我国东北地区,且图中荒地较多,黑土肥沃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第10题,图中东南部距海近,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洋远,降水较少。第11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故D项正确。
答案 9.B 10.A 11.D
12.日本九州岛一个4 000 m2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农业,我国南方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
答案 (1)混合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旱涝、台风等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城市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药学名薯蓣,地下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可作主粮和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该地生产的山药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
(1)简述近年来山药的国内市场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山药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3)你认为该地是否可再扩大山药的种植规模,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山药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居民生活更加注重食品的多样性与营养结构,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物流市场范围扩大。
(2)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表起伏,利于排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较充足。
(3)观点一:可扩大。该地山药种植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与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该地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可扩大。该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加剧灌溉水源紧张;生态脆弱,过度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课内基础训练
双基巩固 成功体验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 )
①地处沿海地区;②靠近香港、澳门;③工业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⑤矿产能源丰富
A.①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②
解析 图示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其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并不是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矿产丰富,有利的地理位置是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D
2.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⑤为本区域核心城市
B. ④和③为经济特区
C.各城市企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素质要求提高
D.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
解析 图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为广州和深圳,⑤为香港,故A项错。③为澳门,为特别行政区,并非经济特区,B项错。随着产业升级的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被高新技术产业取代,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会降低,素质要求会升高,C项正确。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工业化,D项错误。
答案 C
3.图中地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工业化过程中,承接了从日本转移而来的( )
A.造船工业 B.家电组装
C.汽车生产 D.石油化学
答案 B
读图,回答4~5题。
4.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5.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解析 珠三角地区在生产分工中主要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而香港的沿街店面,则承担接收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答案 4.B 5.D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回答6~7题。
6.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7.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6~7.解析 第6题,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故具有水运优势。B项与此相符。第7题,建设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不良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加剧当地环境恶化;图中区域并非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答案 6.B 7.C
8.珠三角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B.搞好城镇和区域建设规划
C.逐步淘汰耗能多、成本高、污染重的工业
D.严格限制外来人口,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解析 珠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应进行科学管理,而不是严格限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第一、二、三产业要均衡发展,而不能只强调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答案 D
深圳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就由一个小渔村成为一座现代城市,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9~10题。
9.影响深圳市兴起的主导因素以及影响今后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资源、交通 B.交通、旅游
C.政策、科技 D.市场、环境
解析 深圳的兴起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今后深圳的发展,要依靠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10.城市绿地面积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深圳市区的“城市绿岛”在改善环境方面的突出作用是( )
A.减弱城市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
C.减轻“热岛效应”,并美化环境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数量
9~10.解析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美化环境,这是城市绿地最突出的作用。
答案 C
11.分析下列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很多乡镇修建了农民公寓,许多农民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居。
材料二 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
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三 目前广东省部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比图。
(1)简要说明广东省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二、三,试比较广东省1998—2004年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
答案 (1)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张;修建农民公寓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2)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
(3)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图①)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图②)。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埔、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2)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4)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答案 (1)黄河河口的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变率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3)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下降。而此地污染也较严重,开始限制很多原料密集型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基础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工业部门完善,吸引了众多日本汽车集团投资。
(4)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当地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