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4课时 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4课时 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11:00: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4课时 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一、氧气的制备实验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主要有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主要有: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
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⑤停止加热。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   (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   。
(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   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   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   。
【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下;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连续、均匀地冒出;大气泡;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3.在做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铝箔没有燃烧,下列关于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制取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进行收集
B.集气瓶内没有放少量的水
C.引燃的火柴刚燃烧时就伸入集气瓶内
D.铝箔放置时间过长,表面没有进行打磨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铝箔燃烧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进行收集,此时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净,可能造成铝箔不燃烧,故A不合题意;
B.集气瓶内没有放少量的水,对铝箔是否燃烧没有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引燃的火柴刚燃烧时就伸入集气瓶内,此时铝箔的温度太低,可能造成不能燃烧,故C不合题意;
D.铝箔放置时间过长,表面没有进行打磨,由于表面有氧化铝存在,因此铝箔不能燃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集气瓶变热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木炭本身就是黑色固体,因此燃烧匙内黑色固体不能说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故A不合题意;
B.发出明亮的白光,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合题意;
C.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C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发热,也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记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玻璃受热不均匀会引起炸裂分析判断。
【解答】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则容易引起试管炸裂的原因为①②③⑤⑥⑦,而不会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装满水
B.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氧气收集方法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装满水,则不会混入空气,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A不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由于此时为试管内空气,因此收集到的氧气不够纯净,故B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C不合题意;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图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检验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氧气制取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此时长颈漏斗的下口要浸没在液面以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氧气时,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它是否复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位置确定试管的高度,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造成炸裂,故C正确;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这样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9.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器材①②③④⑤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答案】(1)⑦⑨⑩
(2)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管,那么会导致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则水槽内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从而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1)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需要将药品放在试管内,再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因此除了①②③④⑤外,还需要⑦⑨⑩。
(2)小明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10.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1)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   。
(2)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D操作的目的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2)将红热的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澄清石灰水;探究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放入氧气瓶中点燃,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从而检验木炭的燃烧产物是什么;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注意事项、生成物的检验方法等分析解答。【解答】(1)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2)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由上而下缓慢伸入。D操作烧杯中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D操作的目的是:探究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的结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三、自我提升
1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图甲是小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结合小科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图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  )
A.构建封闭体系 B.改变压强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思维模型的环节即可。
【解答】根据图乙可知,长颈漏斗的下口浸没在锥形瓶的液面以下,从而使锥形瓶内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那么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
故选A。
1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解答】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B不合题意;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C不合题意;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4课时 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一、氧气的制备实验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主要有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⑤⑥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   (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   。
(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   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   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   。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3.在做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铝箔没有燃烧,下列关于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制取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进行收集
B.集气瓶内没有放少量的水
C.引燃的火柴刚燃烧时就伸入集气瓶内
D.铝箔放置时间过长,表面没有进行打磨
4.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集气瓶变热
5.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记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⑤
6.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装满水
B.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7.图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检验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9.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器材①②③④⑤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10.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1)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   。
(2)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D操作的目的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三、自我提升
1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图甲是小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结合小科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图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  )
A.构建封闭体系 B.改变压强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1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主要有: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
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⑤停止加热。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下;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连续、均匀地冒出;大气泡;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3.【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铝箔燃烧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进行收集,此时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净,可能造成铝箔不燃烧,故A不合题意;
B.集气瓶内没有放少量的水,对铝箔是否燃烧没有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引燃的火柴刚燃烧时就伸入集气瓶内,此时铝箔的温度太低,可能造成不能燃烧,故C不合题意;
D.铝箔放置时间过长,表面没有进行打磨,由于表面有氧化铝存在,因此铝箔不能燃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木炭本身就是黑色固体,因此燃烧匙内黑色固体不能说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故A不合题意;
B.发出明亮的白光,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合题意;
C.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C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发热,也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玻璃受热不均匀会引起炸裂分析判断。
【解答】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则容易引起试管炸裂的原因为①②③⑤⑥⑦,而不会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氧气收集方法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装满水,则不会混入空气,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A不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由于此时为试管内空气,因此收集到的氧气不够纯净,故B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C不合题意;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对氧气制取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此时长颈漏斗的下口要浸没在液面以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氧气时,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它是否复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位置确定试管的高度,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造成炸裂,故C正确;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这样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1)⑦⑨⑩
(2)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管,那么会导致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则水槽内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从而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1)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需要将药品放在试管内,再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因此除了①②③④⑤外,还需要⑦⑨⑩。
(2)小明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10.【答案】(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2)将红热的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澄清石灰水;探究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放入氧气瓶中点燃,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从而检验木炭的燃烧产物是什么;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注意事项、生成物的检验方法等分析解答。【解答】(1)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2)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由上而下缓慢伸入。D操作烧杯中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D操作的目的是:探究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的结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1.【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思维模型的环节即可。
【解答】根据图乙可知,长颈漏斗的下口浸没在锥形瓶的液面以下,从而使锥形瓶内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那么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解答】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B不合题意;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C不合题意;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